3.1民間金融脆弱性的表現 民間金融脆弱性是民間融資機制中內在的易于積聚借貸風險, 進而導致民間信用秩序不穩定的一種性狀。 民間金融的脆弱性表現在群體性事件爆發后,社會出現資金鏈和信任鏈的斷裂,進而發生大規模倒會風波。其中,群眾之間甚至親戚朋友之間出現相互斗毆和尋仇的場景,引發社會動蕩。改革開放以來,溫州發生多起合會案件,對社會造成嚴重的惡劣影響,如下表3.1。例如,在1985年爆發的樂清“抬會”會案中,會案涉及16個縣、市、區,累計會款發生額約10億元,全市因倒會案造成非正常死亡人數達30多人,社會影響惡劣。
表3.1 溫州合會案件 時間 地點 規模資金 入會群眾 導火線 結局 1984年 樂清縣黃花鎮 約110萬元 367戶 南碎倩“百人百月百元單萬會” 63人自殺,近1000人被非法關押,8萬多戶家庭破產 1986年 樂清縣(抬會) 約2億元 5萬多戶 民間借貸利率暴漲,銀行儲蓄同比下降 非正常死亡30多人;政府取締抬會 1988年 樂清縣(王小蘭) 約370萬元 364戶 王小蘭放款失誤,資金周轉不靈后破產逃逸 引發“平會”倒會風潮,波及縣60%群眾 1988年和1989年 平陽(兩次) 幾十億元 會員騷亂造成非正常死亡幾十人 1994年 永嘉縣上塘鎮 超2.7億元 1萬多人 互助會急劇發展,出現會套會的“大會堂” 1999年 平陽縣水頭鎮 約10億元 全鎮戶數90% 大會頭蔡某夫婦出逃 公安部門立案,政府清會組牽頭兌付 2001年 平陽縣蕭江鎮 超1000萬元 2001年 蒼南縣觀美鎮 超240萬元 200多人 公安部門立案 2004年 蒼南縣礬山 超1億元 全鎮戶數90% 朱麗香等15人“會套會”牟利 縣政府接警介入,組織清算。被告人被判刑。 2014年 洞頭(標會) 近6億元 上萬人次 政府啟動應急預案 數據來源:作者根據資料整理
合會脆弱性造成的負面社會影響遠不止這些。由于標會得不到正規法律的保護,發生倒會、逃會或利息糾紛時,參與合會的群眾通常會出現用非法手段擺平的事例。一些合會的參與者敗壞了社會風氣,如以食利為業的專職會頭和會員使標會蛻變成高利貸行為,甚至將合會變成了詐騙的工具。此外,合會中可能造成虛假繁榮。如果大量資金在民間體外循環,沖擊著地方金融市場,這為地下錢莊的洗黑錢提供了便利。
3.2合會脆弱性發生機制 本文以溫州合會作為切入點來進行民間金融脆弱性分析。由于目前收集到大規模倒會案例主要是標會會案,而輪會和搖會案件較少發生。因此,本文主要探討標會會案的脆弱性。
3.2.1合會快速聚集性傳播 在《江村經濟》中,費孝通先生曾指出合會的會員可能擴展至親戚的親戚或朋友[ 費孝通指出,“物品、勞動和少量的錢可以不付利息,短期地向親戚朋友借用……但需要大筆款項時,向個人商借并在短期內歸還常有困難。因此,兄弟之間或其他親戚之間的互相幫助便不能滿足需要。這才產生了互助會……會員的人數從8至14人不等。在村莊里,保持密切關系的親屬全資有時很小。因此,會員可能擴展至親戚的親戚或朋友。這些人不是憑社會義務召集來的而必須互利互惠。”]。當合會僅在小范圍之間構建時,Merry(1984)指出良好的Gossip機制具有類似于保障功能的合約來滿足日常借貸需求,從而有效地控制風險[ 在1984年,Merry指出社會網絡中流傳的Gossip機制是一種促使誠實守信的有效手段。]。但若是合會的范圍擴大,人數變多,參與合會人員之間的聯系從彼此較為熟悉的關系變成大多數較為陌生的關系,由此將導致信息不對稱性加強,最終發生倒會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在近些年標會會案的分析中,大規模的“會套會”現象時有發生,案例分析中以溫州礬山會案為例進行更加詳細的研究。 合會規模隨著接觸人數和次數的不斷增多而增大,甚至當時間無窮盡時,區域內的所有人都會參與合會活動。在勒施在《經濟空間秩序》看來,由于市場區域的分布需要具有相似的形狀和面積使得各個部分相互連接,那符合的平面有等邊三角形、正方形和六邊形等。此外,為了滿足各個區域內村民和市場距離的平衡性,正六邊形是市場區域中最有利的形狀。因此,本文根據六邊形原理[ 引自勒施的著作《經濟空間秩序》,在他看來,正六邊形是市場區域最有利的形狀。這里,市場的分布應該使得:(1)在任何一個市場區域內,條件最不利的村民,與任何其他區域內條件最不利的村民相比,其不利之處不多也不少。這是說模型中所有的市場區域必須具有相同的形狀和面積。各部分相連,又還要相同,就只有等邊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邊形。(2)每個市場區域內條件最不利的村民距市場的距離達到最低的限度。也就是說一個多邊形的邊越多,這方面就越有效。 于是,綜上所得,正六邊形成為首選。]在Matlab軟件上模擬了合會傳播范圍的圖形。根據圖3.1可知,隨著參與合會人數和地區互相接觸次數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合會,范圍廣受眾多。六邊形的每個頂點象征著與會者,他有傳播合會的功能(吸引身邊的更多人加入合會)。但與此同時,一旦發生集聚性傳播后出現恐慌性的擠兌現象,民間金融脆弱性和社會危害性更加突出。 圖3.1 合會傳播模型(六邊形) 注:Matlab軟件模擬輸出圖形
3.2.2擠兌恐慌的羊群效應 合會迅速地集聚性傳播,但合會成員間的信息不對稱成為了點燃民間金融脆弱性的導火索。一開始,由于群眾對會主的良好信任,合會規模不斷擴大;但一旦有其中一個合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等信任危機,其他合會也緊接著受到擠兌恐慌式的影響。與戴蒙德和戴維格于1983年提出的D-D模型[ 4 D-D模型中有三個重要結論:第一,活期存款可以為跨期消費者提供有效的風險分擔,使效率達到比金融市場占優的均衡;第二,由于存款具有先來先取的特性(first come-first serve),所以在各種原因形成恐慌時,擠兌銀行也是存款人的最優選擇;第三,一旦擠兌發生,健康的金融機構也難免破產。本論題試圖模擬建立D-D模型進行深入分析擠兌狀況形成機制,并希望能為建立健全安全的民間金融提供決策依據。]相類似,倒會如同多米諾骨牌式接連發生“擠兌”現象。“擠兌”的原因可以從金融脆弱性的內在誘導機制和外在誘導機制進行分析闡述。一方面從內在的誘導機制上看,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以及金融順周期性說明的正是金融系統自身由穩定自發地走向不穩定的過程。另一方面,從外在的誘導機制來看,D-D模型所論述的“太陽黑子論”(預期自實現)說明了即使金融系統自身沒有問題,也會因為外生的沖擊引爆金融脆弱性。
圖3.2 合會脆弱性形成機制 注:作者根據資料整理
與之類似,上圖3.2描述溫州合會脆弱性中風險形成機制。中間的主體,其中包括會主和會腳,共同構成了相對封閉的“合會”(圖中的箭頭表示資金流動方向)。通過分類,合會風險形成機制有兩條路徑。一方面,如果“會腳→合會→會主”在資金流通中積累了一定的風險,將產生內在的“流動性沖擊”;另一方面,如果內部資金流動正常,而由于類似DD模型中“太陽黑子論”或大眾歇斯底里等暴徒心理情況產生,導致“會主→合會→會腳”路徑斷裂,最終形成“擠兌”危機現象。
3.2.3民間金融監管薄弱 政府的監管和調控角色對于民間金融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民間金融游離于體制之外,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之間重要的資金供給者。民間金融雖然活躍但缺少正規的法律約束,這也加劇了民間金融的脆弱性。 近年來,我國各地區的金融監管部門由于受到監管成本制約,造成了民間金融監管真空、監管弱化、監管滯后的出現。由于缺乏正規管制的民間金融活動,加重了民間金融的投機性與風險性。此外,中小微企業違約破產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加大,容易引發社會動蕩。 但是,我們也看到各個地區政府正在不斷努力,通過建立金融改革試驗區來填補漏洞,彌補民間金融的法律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