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和意義: 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末的低碳經濟是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為特征的新興經濟發展模式.被科學界和國際社會公認為是避免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無碳社會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對我國來說,不能再以資源、能源高消耗和環境重污染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發展低碳經濟更多的是轉變發展方式,減輕單位GDP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通過向自然資源投資來恢復和擴大資源存量,運用生態學原理設計工藝與產業流程來提高資源效率,使發展的成果更好地為人民所共享。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給企業的理財環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來自企業方面的反響卻比較微弱。但同時理財環境是企業經營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關系到企業的命運走向,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各項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及理財觀念在商家頭腦中地位的改變,對理財環境的系統分析與研究也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如果企業對低碳經濟帶來的影響視而不見,將使企業喪失很多投資、融資和可持續發展的機會甚至有可能被淘汰。 課題研究現狀: 國外有關低碳經濟理論的研究 (一)關于低碳經濟內涵及相關概念的解釋框架 英國在《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白皮書中首次提到“低碳經濟”這一概念,是指依靠技術創新和政策措施,實施一場能源革命,建立一種較少排放溫室氣體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而減緩氣候變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低碳經濟作出不同表述。 西班牙學者格利高里·烏恩魯最早提出和使用“碳鎖定”一詞,是指自工業革命以來,對化石能源系統高度依賴的技術盛行于世,政治、經濟、社會與其結成一個“技術一制度綜合體”,并不斷為這種技術尋找正當性,并為其廣泛商業化應用鋪設道路,結果形成了一種共生的系統內在慣性,導致技術鎖定和路徑依賴,阻礙替代技術(零碳或低碳技術)的發展。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在于解除“碳鎖定”。 2007年12月,聯合同開發署發布2007/2008年人類發展報告《應對氣候變化:分化世界中的人類團結》對于“碳足跡”作了如下評論:一個國家的碳足跡可以通過存量和流量進行衡量。國家碳足跡的深淺同過去和現在的能耗方式密切相關。盡管發展中國家總的碳足跡在加深,但發達國家更應承擔排放的歷史責任。 1997年英國倫敦的未來森林公司提出“碳中和”的概念,是指計算出個人或者團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樹、投資建設節能 環保新設施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抵消掉,以此達到環保目的。 2006年,《斯特恩回顧:氣候變化經濟學》就對全球變暖可能造成的經濟影響進行了全面分析,認為如果在未來幾十年內不能及時采取行動,全球變暖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危機將堪比世界性大戰以及20世紀前半葉曾經出現的經濟大蕭條。如果當前以l%的GDP投入來應對氣候變化,就可以避免未來氣候變化可能造成的5% 一20%的GDP損失。 (二)低碳經濟的實證分析理論 1.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20世紀50年代中期,經濟學家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提出了一個假說,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收入差異一開始隨著經濟增長而加大,達到一定轉折點后,這種差異開始縮小。如果以人均收入作為橫坐標,表示經濟增長,以收入差距變化作為縱坐標,庫茲涅茨提出的這個假說便是一條倒U型的曲線通常被稱為庫茲涅茨曲線。1990年,美國經濟學家格魯斯曼和克魯格在對66個國家的不同地區內14種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物質12年的變動情況進行研究后發現,污染程度隨人均收入先增長而后下降,其峰值大約位于中等收入階段,即大多數污染物質的變動趨勢與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動趨勢呈現倒U型關系。于是,他們在1995年發表名為《Economic Growh and the Environment》的文章中提出這個假說,被稱之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KEC)”假說,該假說的前提條件為不存在“生態閥值”。 2.一般均衡模型和局部均衡模型 從20世紀60年代挪威學者約翰遜構造了“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簡稱CGE模型)開始,到20世紀90年代末,伴隨著CGE模型理論的迅速發展,在貿易壁壘的討論中大量運用了這種模型。例如,Jorgensen和Welcomed建立了一個具有計量經濟學結構的均衡模型(Jorgensen-Welcomed模型),引入減污成本,估計了環境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Gazelle和Open為了分析一般均衡聯系中的環境法規的社會成本,使用了Sudden-Forenoon模型。有不少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有關C02排放政策的影響。OECD的“一般均衡環境”模型(簡稱GREEN模型)就是一個這樣的模型。 3.投入產出模型(簡稱I-O模型) 根據給定的可容忍的排放物最終需求,用I-O模型可以確定減少污染物質排放的成本,以研究經濟系統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諾貝特·瓦爾特用I-O模型研究了美國的污染形成和環境保護行為。I-O模型的另一個應用是研究污染物質排放稅、C02排放許可證貿易或其他政策工具對一個經濟系統競爭力的影響。羅賓遜使用相近方法計算了生產中的環境使用成本,估計了消除環境污染對經濟均衡的影響。
國內有關低碳經濟理論研究 (一)低碳經濟相關概念 1.低碳經濟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莊貴陽(2005)提出,低碳經濟是依靠技術創新和政策措施實施的一場能源革命,建立一種較少排放溫室氣體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實質是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目標是減緩氣候變化和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付允(2008)認為低碳經濟是一種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為基礎,以低碳發展為發展方向,以節能減排為發展方式,以碳中和技術為發展方法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金樂琴(2009)認為低碳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與當前大力推行的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也有密切聯系。鮑健強(2008)指出,碳排放量成為衡量人類經濟發展方式的新標識,碳減排的國際履約協議孕育了低碳經濟,表面上看低碳經濟是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做努力的結果,但實質上,低碳經濟是經濟發展方式、能源消費方式,人類生活方式的一次新變革,它將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礎之上的現代工業文明,轉向生態經濟和生態文明。 2.低碳經濟是一種經濟形態。如李建建、馬曉飛(2009)認為低碳經濟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經濟形態。其特點是通過實體經濟的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發展模式轉型來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適應和減緩地球氣候變暖;其本質是通過不斷增加對氣候變化科技研發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發清潔能源技術,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重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微觀基礎。 3.低碳經濟既是一種經濟形態,也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如馮之浚、牛文元(2009)認為低碳經濟是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一類經濟形態的總稱。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本特征,以應對碳基能源對于氣候變暖影響為基本要求,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目的,其實質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區域的清潔發展、促進產品的低碳開發和維持全球的生態平衡。這是從高碳能源時代向低碳能源時代演化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龔建文(2009)主要從生態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指出低碳經濟是一種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同時,低碳經濟也是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一類經濟形態的總稱。 (二)低碳經濟發展的路徑與策略 1.低碳產業研究。閻吳垠(2009)指出低碳經濟條件下的新興產業革命本身即意味著對現有產業制度進行創新,其核心在于改善現有高碳經濟條件下產業制度的兩個維度:即“高碳產業鏈條”與“高碳產業結構”。 2.低碳能源研究。馮之浚(2009)認為低碳能源是低碳經濟的基本保證。低碳經濟的實質是對現行經濟運行與發展進行一場深刻的能源經濟革命。人類所使用的能源是在沿著高碳到低碳、低效到高效、不清潔到清潔的方向、不可持續到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胡兆光(2009)認為,在經濟—能源系統中,低碳能源應是一種尋求帕累托改進的過程,即在不影響經濟增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能源需求與溫室氣體排放,應采用能源使用管理的方法,通過市場機制、政策引導、行政手段及法規等途徑,調整能源使用方式,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效,達到降低能源需求及節能減排的目的。 3.低碳金融與貨幣研究。李建建(2010)認為中國是否發展碳交易已不僅僅是個國際談判的政治問題,從長期來看更是一個爭奪未來新興碳金融市場話語權的戰略問題。管清友(2009)指出掌握低碳經濟下的貨幣主導權至關重要。 4.低碳技術創新研究。任力(2009)認為低碳技術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圍是否能順利實現低碳經濟發展。需要研發的低碳技術包括節能和清潔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潔汽車技術、農業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王文軍(2009)指出,低碳經濟發展的技術經濟范式就是實施“立體式”控制的經濟發展模式,要求在污染源頭進行治理,在生產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對產品的能耗與污染進行目標管理,從這個層次上來看,低碳經濟是源頭控制、過程控制、目標控制的完美結合。 5.碳匯問題研究。李順龍(2005)從溫室效應、二氧化碳、經濟發展以及森林碳匯之間的關系入手,論述了二氧化碳排放空間的資源性和商品性問題,系統研究了森林碳匯及其經濟、貿易問題,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空間資源論,進行了森林固碳形式、森林碳循環研究,提出了森林碳匯經濟測算基本思路和方法,并結合我國林業發展戰略規劃,對我國森林碳匯潛力進行了預測。趙建軍(2009)指出,森林是巨大的碳儲存庫,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轉變觀念,樹立大林業觀,是生態文化建設的主題,也是中國未來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課題研究主要內容、實施方案及創新點: 主要觀點: 在明確低碳經濟和理財環境概念的基礎上,分析實行低碳經濟對企業理財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以及企業應如何應對低碳經濟帶來的這些影響和變化。 主要內容如下: 闡述低碳經濟的內涵以及現實意義,以及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在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闡述企業理財環境的概念及理財環境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分析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現狀以及相應的綠色財務管理發展現狀。 分析低碳經濟會對理財環境帶來的影響以及企業應如何應對。 從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設想更好的發展綠色財務管理的對策。 論文框架結構: 一、引言 二、低碳經濟及理財環境的涵義與發展現狀 (一)低碳經濟的涵義 (二)企業理財環境的涵義 (三)國內企業綠色理財環境的現狀 三、低碳經濟對企業理財環境的影響 (一)政策環境的變化影響 (二)金融環境的變化影響 (三)社會環境的變化影響 四、應對低碳經濟的企業理財策略 (一)政府部門監管和支持 (二)企業內部實施綠色財務管理的措施 五、結語 創新點:從政府部門和企業兩個方面提出了如何應對并更好的發展低碳經濟,實施綠色財務管理。在企業的應對措施中,提出首先要做到樹立正確的觀念并就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進行了具體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