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三億論文網 > 免費資料 > 寫作技巧 > > | 實習報告 | 開題報告 | 寫作技巧 | 任務書 | 謝詞致謝 | 答辯資料 | 調查問卷 | 參考文獻 | 免費論文

      19世紀英國婦女慈善組織的興起與發展

      更新時間:2018-12-11來源:www.628tf.com 責任編輯:三億論文網

       英國的慈善活動從中世紀就開始出現,它最先是宗教團體向一些弱勢群體施舍,宗教改革后,政府也開始進行濟貧救災的慈善救助。到了19世紀,中產階級成為慈善的主力軍,而作為“家庭天使”的中產階級婦女此時也開始加入到慈善活動中來。慈善活動成為19世紀婦女走入社會的第一步,對婦女自身、社會都產生深遠影響,但這些卻沒有受到學術界應有的關注,本文將從以下幾部分簡要進行探討。

                一、19世紀英國婦女慈善組織的興起與發展

      (一)婦女慈善組織的興起

      從中世紀開始,慈善活動的核心就是基督教,上層社會通過慈善來完成自己的宗教使命,同時也達成了對社會秩序的維護。那時候基督徒主要通過廣泛地幫助窮人來實現對自己靈魂的救贖,把對窮人的愛看作是對基督的奉獻。“非正式的慈善救助在當時的上層家庭是傳統行為,這是擁有財產的基督徒的義務”。[ 王曉焰.18-19世紀英國婦女的生活和工作狀況[D].四川大學博士論文,2006:106.]雖然婦女往往幫助丈夫進行施救的工作,但她們本身代表著家庭和丈夫的行為,所以并沒有受到重視。比如,在中世紀時期,莊園主夫人便對患病或貧困的人進行照顧,并且地主的妻子也有責任在饑餓年代給予窮人一定的糧食金錢的救助,以換取他們的服從。

      宗教改革時期,隨著新教倡導的勤勞致富等思想的傳播,人們逐漸把貧窮歸結到窮人個人問題上,認為貧窮是由他們自己懶惰等不良品質造成的,因而此時的慈善更側重于幫助窮人學會自立,讓他們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去擺脫困難處境。于是到16、17世紀,英國出現了許多社會濟貧機構,他們通過收納流民學習技藝,讓貧苦兒童進行學習等方式來改善貧困者的處境。

      18世紀中后期到19世紀,一直被排除在公共領域外的婦女開始活躍起來,逐漸出現有組織的婦女慈善活動。許多的婦女慈善社團或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比如華勒姊妹友愛社、女士救濟貧困產婦慈善組織、產期慈善社團等等。一些婦女慈善組織是從男性慈善組織中發展出來的。一些擁有知識和能力的婦女通過主動加入到男性慈善組織中,在其身居要職,學習男性慈善組織的模式,并將其逐漸發展成獨立的婦女慈善組織。比如“工人階級女性幫傭者社團”就是男性主導的“愛丁堡圣經社團”的一個重要分支。此外還有“成立于1783年的‘博爾德女士友好社團’在一年中救濟了123名病人,社團主要負責人皮爾斯夫人認為她們在履行基督教的義務;成立于1803年的‘卡斯爾女子訪問學校’為沒有住處的人們提供幫助”。[ 轉引自王曉焰.18-19世紀英國婦女的生活和工作狀況[D].四川大學博士論文,2006:99.]

          比較著名的一個婦女慈善組織是1869年成立于倫敦的慈善組織團體(Charity Organizetion Society簡稱COS)。該組織的創辦者歐克特維婭·希爾宣稱,光救濟是絕不可能消除貧困根源的,只有從思想上改變窮人的生活觀念,讓他們學會自力更生,改掉懶惰和不節儉的習慣,不再從國家和富人請求救濟。COS組織在對待窮人的態度上更優于其他慈善組織,她們看待窮人時既不把他們當做社會的勞動力也不認為他們是階級斗爭中的工人,他們只是普通家庭中的一員。并且她們更加注重促進鄰里間愉快融洽的生活。這些先進的理念也有利于其他婦女慈善組織的學習,因為COS組織不僅給與窮人一些生活上的幫助救濟,更是讓窮人得到了溫暖,讓他們更熱愛這個社會,更熱愛生活。

          雖然上層婦女依舊從事慈善活動,但這一時期的慈善活動主力軍是中產階級婦女,并且下層婦女在19世紀后半期也逐漸加入到慈善事業當中。中產階級婦女的加入使英國婦女慈善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改變以往的慈善狀況。中產階級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來獲得財富與社會地位,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氣質與當時社會所倡導的勤勞、奮發向上、自立、艱苦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因此中產階級婦女在慈善工作中講究效率,不空談,總是充滿激情。總之,婦女慈善組織的興起不僅對于婦女有很大的影響,對于整個社會都是極有益處的。

      (二)婦女慈善組織的主要活動

      婦女慈善組織主要通過義賣來募集資金,通過自身努力促進新濟貧中的不合理規定廢除。此外婦女慈善組織還關注女性教育,積極辦學,經常去監獄幫助女囚犯。

      婦女慈善組織舉行義賣活動。www.628tf.com婦女的慈善工作往往是出于自愿且不帶薪的,并且一些婦女慈善或社團的捐助資金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來自外部的募集,而是來源于婦女們自己的捐贈,也可以說成會費。婦女慈善活動中的義賣為19世紀英國慈善做出了很大貢獻。“淑女皇家慈善社團在1813年的第一場義賣活動籌集了38英鎊,此后該社團每年舉行一次義賣,并且籌集的義賣款逐年遞增;1826年,由市長夫人舉辦的一次針織品的義賣會為貧困的織工籌集到600英鎊;1827年在克切斯特的一個私家花園中,婦女們通過舉行大型義賣捐贈活動為醫院籌得700英鎊的捐贈款;1845年的‘反谷物法聯盟’舉辦過一場非常成功的義賣會,在短短17天內竟然籌集了高達25000英鎊的善款”。[ 王萍.19世紀初英德婦女慈善組織的興起及其比較[J].英國研究,2009(2):139.]從史料中可以發現義賣成為婦女濟貧的一個重要手段,而且義賣的東西大都是婦女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這使得婦女慈善組織比男性慈善組織更有優勢。

      婦女慈善組織完善新濟貧法。新濟貧法中的一項規定即“對勞動院以外的窮人是不給予救助”,這讓婦女慈善家們不能認可,她們認為所有的窮人都應受到應有的救助。波切利特女士通過自己的能力使林肯郡的濟貧衛士受到壓力,使他們答應給勞動院以外的婦女兒童救助。“1881年,查爾斯女士以給濟貧院以外的窮人救助為題當選上了濟貧官,通過她五年的不斷努力,最終使政府同意對濟貧院以外的婦女兒童幫助了”。[ Sandra Burmand ed.Fit Work for Women[M].London:Croom Helm,1979:34.]

      婦女慈善組織積極辦學。“凱瑟琳·麥考利為了提高一些已經在社會上被‘邊緣化’的年輕女性的社會地位,讓她們參加時間的工作,把這些貧困女性組織起來,創立了‘慈善之家’的慈善姐妹組織”。[ 轉引自龐瑩瑩.19世紀英國女性教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15.]“慈善之家”致力于讓這些邊緣化女性掌握一些識字、算數等基本的文化素養,盡可能的豐富她們的知識,使她們能靠自己的力量獲得生活的基本需求,從而提高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并且隨著一些女性慈善家的不斷努力,一些由男性壟斷的大學開始逐漸接納女性,并且承認女性的學位。如“波特曼學校的校長芭芭拉對英國的第一所女子寄宿學校-格頓學院(所屬于劍橋大學的高等學府)進行投資”。[ 龐瑩瑩.19世紀英國女性教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21.]在其后她為了學校的發展不斷的進行募集資金,并且在她去世后將10000英鎊捐給了格頓學院,為婦女高等教育做出了貢獻。

      婦女慈善組織救助女囚犯。英國監獄里女囚犯的悲慘遭遇使伊麗莎白·弗萊受到震撼,此后她致力于救助監獄里的女囚犯及她們的孩子。“她不僅組織一些婦女每天去監獄看望她們,改善她們的環境、物品供給,還在紐蓋特監獄成立了第一所監獄學校,以提高女囚的文化道德水平,能在出獄后盡快適應社會。約瑟芬·格雷·巴特勒從不同方面幫助監獄的女囚犯,她認為婦女從事妓女行業是由于極度貧窮或缺少應有的教育,因而她極力促進政府廢除關于妓女的傳染病法”。[ 轉引自宋嚴萍.慈善與西方婦女自我意識的覺醒[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8(2):106.]總之,婦女慈善組織在關注社會問題以及解決社會問題上更加具有深度和廣度,給社會帶去更多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