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按照其功能分類,可分為傳統武術、學校武術和競技武術。本篇文章重點在競技武術,從武術的根本角度去論述競技武術發展的一些誤區。因此,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競技武術發展,總結下來,競技武術有著社會化、市場化、技擊價值消退化這三種趨勢,因此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詳細論述。 1競技武術社會化與異化 競技武術社會化固然是個好的現象,說明人們越來越關注競技武術,有意識地去發展它。但是,在競技武術社會化的過程中,人們忽視了武術的本質特征,使得競技武術的技擊性漸漸消失,因為人們只關注比賽結果,為了取得優異的成績而一味地去迎合比賽規則,從而忽略了武術的本質發展。 在競賽中,裁判員在規則的制約下,對運動員的動作完成質量進行評估。比賽中看重的是運動員完成動作是否按照“高、難、美、新、穩”等幾個基本要素,完成比賽。這就使得運動員為了取得良好的成績,一味地去迎合比賽規則,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按規則完成套路演練上,至于動作是不是具有技擊性,運動員們已經不在乎了,他們要的是比賽中優異的成績,而不是競技武術最本質的體現。 由此可以看出,在現代比賽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運動員通過對動作的反復練習來表現其本身的技術特點,是運動員在規定的時間和場地的范圍內,完成所應表現的復雜動作能力的形式。因此,其關注的是表現性而非技擊性,技擊性只是表現的附屬品,隨著時間的推移,技擊性開始慢慢地消失。 此外,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飛速發展,以及對精神需求的不斷增強和鑒賞能力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從用審視美的角度去看待競技武術。正因為他們看到競技武術的的內在美,而去不斷地追尋美的步伐,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練競技武術,從而使得競技武術有了娛樂和健身這種類似的社會功能。當然,并不是否定這種發展趨勢,只是認為一開始就是從美的角度出發去學習它,自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只是更多地關注其美的一面,至于其技擊性已經不重要了。慢慢地,武術的技擊性也就在人們未觀察中漸漸地流失。大眾眼里的競技武術自然而然地擁有了“高、難、美、新、穩”的特點,并伴隨著娛樂、健身等社會功能,這就是競技武術社會化的結果。 2競技武術市場化與利益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競技武術也開始向市場化方向發展,逐漸融入市場經濟的潮流中。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以競技武術為主要經營手段,把其中的較為突出的運動員作為商品交換的市場正在漸漸形成,無形資產的武術與有形資產的企業交換模式也被競技武術作為選擇市場的切入點。 為了逐漸加速競技武術市場化腳步,國家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以散打為突破口,在總結前人改革突破的發展經驗上,摘掉護具、簡化競賽規則,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2000 年,第二屆“中國功夫——美國拳擊爭霸賽”在廣州舉行,僅門票收入就達 150 萬元,盡管這一比賽被一些人士稱為“關公戰秦瓊”、“獅子斗老虎”,但國人和新聞媒介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此外,與散打齊頭并進的自由搏擊、泰拳等格斗項目的對抗,不僅擴大了消費市場,而且激發了廣大人民對武術的熱愛之情。從中我們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出散打在競技武術市場上的發展前景還是可觀的,但是競技武術套路卻丟失了武術最本質的東西,比賽中關注的只是其觀賞性,并不在乎技擊性,動作像舞蹈,難度像體操,沒有什么看點,這就是觀眾稀少,競技武術套路落寞、走下坡路最明顯的一個原因和方面。 3競技武術技擊價值觀的退化 從上面兩節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發現競技武術不管是社會化還是市場化,其技擊性都被忽略,這就使得競技武術的技擊價值慢慢消退。以下則為大家具體地闡述競技武術套路價值的不斷消退現象。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以新編長拳為主要內容的競技武術套路在我國迅速發展,目前已達空前的水平。競技武術套路對傳統武術的技法構造進行了深度地濾化,實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動作的標準和質量。競賽法則始終把攻防意識置于首位,然而運動員過于依賴此章程一味地追求動作的夸張和抽象,脫離了實戰的根本意義。 那么,影響競技武術技擊價值的競賽規則到底是怎樣的呢,又是如何影響的呢?我們具體的來看看。在 2002 年頒布了《武術競賽規則》,其武術套路的難度系數等幾乎完全照仿體操的競賽規則,然而這種評判標準并未展現武術動作的技擊價值。越來越沉溺于動作的藝術化、體操化,武術攻防技擊性的特征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由于競賽這個潛在的約束在,在訓練的時候,教師也在無形中忽略了競技武術的技擊價值。在教給學生動作時,教師并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動作是否具有技擊性,而是要求學生把動作做到位、做得好看。具體點評的時候,也沒有關注到運動員的積極性,如果在實戰情況下,學生能否運用自如。所以說,教師灌輸給學生的是套的觀念,即把一整套都完整而又漂亮地做下來,這樣學生在練的時候心里在乎的是下個步驟是什么。如果馬上進行實戰演練,這些動作能用得上嗎?可見,這種實戰的思想在學生的心中已經不存在了,他們更多關注的是表演,長此以來,競技武術套路中的技擊價值就逐漸消退。 此外,還有一點是我們要注意的,即競技武術雖還有技擊性動作存在,但是也是形存而神不存,即只是表現出它的技擊性,而沒有運用到其技擊性,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沒有技擊對象。不只是沒有技擊對象,更嚴重的是“技擊對象”這個詞已經在武術運動員的腦海里消失。沒有了技擊對象的觀念,所謂的技擊也就失去其存在的價值,競技武術的技擊價值的消退也就無可避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