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現狀: 隨著現今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然而英語口語相較于其他英語綜合能力卻進展緩慢。英語專業大學生在口語的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問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與英語模糊語的正確使用和理解有關,針對這一點,許多中外學者做了以下研究: 20世紀70年代左右,美國語言學家G.Lakoff(1972) 最早將模糊理論引入模糊語言研究。他經觀察發現,某些詞的語義范疇不是整齊劃一的,而是似是而非,無法非常清晰界定。此外,他利用模糊集合論所構建的語義分析模型對它們進行分析,以確定它們的語言邊界的性質。以此看來,引入模糊集合論來構建語言分析體系,在語言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價值。Joanna Channell(2000)在著作Vague Language中闡述了模糊語言的定義、相關理論、與含糊語的區別及使用等。他將語用學原理應用于模糊語言問題的思考與研究,通過描述模糊語言的不同表現形式,闡明這些研究對象的語用價值。此外他還研究了模糊語言在交際方面的功能和意義,肯定了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也指出了模糊語言的分析和把握的基本途徑。這些內容既為后來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又使模糊語的研究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白海瑜和惠春琳(2004)認為,模糊性是自然語言的客觀屬性,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中,模糊語言比清晰語言要表達的更加得體,體現的語用功能更加全面。此外,他們還深入研究了模糊語言與社會文化價值的關系,因為社會文化價值的差異限制,會導致模糊語用的失誤。魯苓(2010)在著作《多元視域中的模糊語言學》中明確指出,有關語言模糊的問題的討論從古希臘就已經開始。由此可見,模糊語言對語言使用的影響源遠流長。他從不同視角下描述模糊語問題,分析模糊語言在日常交流中的效用,包括數詞、量詞、顏色詞等等的語言模糊性,以及法律范疇、商務活動、新聞語言中的模糊語使用。邵璐(2011)認為,語言的模糊現象普遍存在,包括文學作品。在文學翻譯過程中,語言模糊性的存在給譯者帶來了挑戰。邵璐編著的《文學中的模糊語言與翻譯——以達·芬奇密碼中英文本比較研究為例》把模糊語言概念和模糊研究的理論、方法引入翻譯研究,以《達·芬奇》中英文本比較研究為個案,分析兩個譯本如何把源文本中的模糊語言翻譯為目標文本,為翻譯模糊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科學的路徑和模式。 綜上所述,近年來中外學者對模糊語的研究頗多,大都從語言模糊的定義、產生原因、模糊語言的存在形式以及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等方面進行闡述。這些研究都頗具成果,為后來的鉆研深入提供了依據和借鑒。然而,這些研究都比較傾向于理論的闡述,缺少鮮活的實例,鮮少將模糊語的語用功能擴展延伸,與英語教學相結合。所以本論文將從美劇中具有代表意義的《老友記》中選擇實例,結合生活中的情景,研究模糊語的語用功能。 課題研究目的: 本文通過對美國情景喜劇《老友記》的研究,對其中的稱謂語、數詞、量詞、顏色詞、習語等方面的模糊語言進行了歸納總結,旨在分析發現模糊語言在英語口語中的語用功能,使英語專業大學生對模糊語言有所了解和認知,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發揮模糊語言在口語交流中的語用功能。 課題研究要點: 1. 引言 2. 模糊語概述 2.1 定義 2.2 特點 2.3 常見的模糊語 3. 《老友記》簡介及研究意義 3.1 《老友記》簡介 3.2 《老友記》的研究意義 4. 《老友記》中模糊語的運用 4.1 《老友記》中的模糊語概覽 4.1.1 稱呼語 4.1.2 數詞與量詞 4.1.3 俗語 4.1.4 其它 4.2 《老友記》中模糊語的語用功能 4.2.1 模糊語的語用功能 4.2.2 模糊語的誤用與誤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