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目的 本課題以現今社會中的網絡“水軍”現象的現狀、形成原因、運作模式等因素為出發點,通過實踐調查的方法掌握社會中對此現象的了解與認知,盡可能把握“水軍”行業的實情。其研究目的為: 1.分析網絡“水軍”現象的內涵、總結其表現形式,重點關注網絡“水軍”現象規制難的問題并提出一定的解決方式,以期為行政管理機關提供相應建議、為該現象的相關研究者提供可靠的研究資料。 2.整合其表現形式,將網絡“水軍”現象類型化,逐一研究規制各種類型的內在機理與價值取向。通過闡述相關法學理論,探討法律規制中的制度設計,進一步明確法律規范的目標。 3.通過課題策劃和實踐環節,增強實踐創新能力,并注重理論和實踐互補,力求一方面通過所學理論指導實踐,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實踐加強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我們的專業和職業素質。 二.研究意義 1.有利于進一步明確網絡“水軍”現象的成因,表現形式以及負面影響。 2.網絡“水軍”現象出現之后,僅依靠道德、行業規范等方式約束此現象不足以解決問題,此時需要由法律加以規制。此課題正是以此為基石,將網絡“水軍”現象類型化,從各種類型出發給出規制建議,為我國在此領域內的立法提供參考。 3.以類型化思維方式尋求解決網絡“水軍”現象立法規制難這一問題的方法,促使我國加快在該領域內的立法,發揮立法在法治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4.站在法理的高度審視網絡“水軍”現象,從法律實踐角度給出合理性建議,完善立法規范,有利于構建科學、民主的社會主義立法體系。
課題研究現狀: 學界目前對網絡“水軍”現象的探討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網絡“水軍”反民主危害以及規制;2.網絡“水軍”現象中的侵權問題;3.網絡“水軍”現象中的網絡誹謗刑法規制。孫光寧的《網絡水軍的反民主危害及其規制》一文中,從制度化行政法規范、刑法規范、指導性案例制度以及非制度化普及民主觀念、提高網民信息素質、加強媒體的行業自律、鼓勵網民自發監督等二元模式出發構建規制體系;李亞的《“網絡水軍”侵權的治理困境與解決機制》一文中,從立法與執法兩個維度探索規制路徑;于沖的《網絡誹謗刑法處置模式的體系化思考——以網絡水軍為切入點》,從理清思路—明確網絡誹謗的法律實質、堅守司法底線—名譽權與網絡言論自由的合理平衡、程序保障—完善網絡誹謗案件自訴轉公訴的銜接機制、綜合防控—推動網絡環境由“不互信”向“互信”的回歸這一邏輯思路展開論述。 誠然,學界對網絡“水軍”現象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不過對于此現象仍缺乏一種全面、深入的思考,在界定其行為以及考量法律規制時忽視了類型化模式架構。本文從現實生活中的網絡“水軍”現象出發,抽象出行為類型化模式,試圖從類型化出發規制此現象。
課題研究主要內容、實施方案及創新點: 一.主要內容 概述網絡“水軍”現象,總結出該現象的特征。然后分析網絡“水軍”現象的成因,從原因角度探討其負面影響。課題進一步挖掘目前國內法律規制難的具體表現,試圖將網絡“水軍”現象進行類型化劃分,從各類型出發研究規制思路與規制建議。 二.實施方案 1.資料收集和文獻查閱:查閱網絡“水軍”現象產生的背景、原因和與此相關的社會事件、相關學者此前的學術論文。通過和指導老師討論,確定具體的研究范圍。 2.實地調查和案例分析:通過一系列的問卷調查開展對網絡“水軍”現象的現實研究,提高課題研究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通過“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網絡大謠的真實案例分析我國目前對網絡“水軍”現象的司法處理的具體方法和困境。 3.分析總結前期得到的資料,整合相關資源,構建理論與實踐體系,梳理寫作思路,擬定提綱進行論文寫作。 三.創新點 1.捕捉網絡“水軍”現象的表現形式,將表現形式類型化,從各種類型出發進行法律規制。 2.由網絡“水軍”現象延伸至對言論自由、隱私權保護、企業競爭、網絡犯罪等熱點問題的研究。 3.課題不僅對網絡“水軍”現象提出了法律規制建議,還從法理學角度審視該現象。
課題進度安排:www.628tf.com 1.第一階段:事先學習關于課題研究調查的相關知識與方法,掌握基本原則與規范。同時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做第一次資料整理匯總。 2.第二階段:走訪政府部門、媒體、企業,進行問卷調查,開展網絡“水軍”現象的法律規制知識論壇及其他相關活動,做第二次資料匯總。 3.第三階段:將資料進行整體匯總,征求導師意見,得出初步研究成果。 4.第四階段:以初步研究成果為基礎,擬定論文提綱,進行論文寫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