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目的 1.根據新時期面臨的新問題,研究如何完善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建議,豐富這一領域的理論研究。 2.從保證社會組織的合法性,先進性,獨立性入手,提出改善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現狀的有效建議,提高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水平。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1.研究社會組織的自身特征符合社會治理要求。社會組織的自治性,自愿性,服務性等符合社會治理要求,有利于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從而有利于實現善治--新時期的社會治理模式。 2.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面一起協調努力。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舊有的政府行政模式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舊有的政府管理理論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社會“善治”要求。在新時期,要研究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組織的現實困境和對策建議,對這一領域理論作出補充與完善,為完善社會組織全面、有效參與社會治理提供理論支持。 3.研究如何完善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對策建議順應了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的方向。分析現在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現實困境,提出保證社會組織的合法性,提高社會組織的先進性,保持社會組織的獨立性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也是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關注民生的重要內容。 (二)現實意義www.628tf.com 1.社會組織有利于實現“公民社會”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改進社會治理的方式,激發社會的活力,健全公共安全體系,預防并化解社會的矛盾,使公共利益達到最大化,進而實現善治的目標。這里的“善治”可以理解為公民社會的實現,而公民社會的核心特征便是公民的個體權利。離開了公民的個體權利,一個自主、自治的公民社會就無法存在。經過中國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公民社會開始經歷著孕育、成長的過程,社會組織的成長正是我國公民社會自治化進程的標志。社會組織的出現最大程度地調動各階層民眾的積極性,鼓勵公眾自我建設、自我協調、自我整合和自我管理,從傳統的社會管理走向社會治理。社會組織的成長被看作是公民社會成長的重要指標[]。社會組織通過提供公共服務,實現全人類的共同需求,正在公民社會的建設中發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 2.社會組織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改善民生 黨在提出創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之時,正好是中國處于體制改革、社會轉型的特殊發展時期。要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就要實現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民的合作,實現市場、政府、社會組織三者之間的共同、有效發展。 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是要保持社會穩定,平息社會矛盾、及時處理社會問題。其中保持社會穩定是創建和諧社會的工作重心。所以,要創建和諧社會,必須優先處理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而社會組織的出現和發展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它不但可提供一些優質、專業的社會公共服務、保護一些特定群體的利益、緩和了一些社會矛盾、同時解決了部分社會問題、還分擔了部分社會風險、保護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社會組織作為中國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它發源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介于人民群眾和政府機關之間,可以有效發揮其調解作用。社會組織所獨有的群眾性使得其能及時發覺矛盾,發出信號并處置,于是避免局部矛盾被放大而釀成全局性沖突,能有效地保護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同時使得一些特定群體合理利益及要求的滿足,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恰恰是社會組織的優勢所在。
課題研究現狀: (1)我國研究現狀 我國理論界對于社會組織的研究成果比較多,但是缺乏專門針對社會組織如何創新性的參與社會治理的較完善的研究。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研究都是散落在個別章節之中。如丁茂戰的《我國政府社會治理制度改革研究》,趙黎青的《非政府組織與可持續發展》,王名、劉國翰的《中國社團改革:從政府選擇到社會選舉》,陸明遠的《培育與規制—中國政府的社會組織管理模式研究》、李亞平、于海的《第三領域的興起》,等都有此方面的相關研究。論文方面來看,目前論文都只是從一個或兩個角度進行研究,都沒有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論證。比如廖鴻、石國亮在求是雜志上發表的《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管理及改革展望》,孫偉林的《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現狀、問題與建議》,馬國芳、陳蘭芳的《關于和諧社會進程中社會組織發展的探索》對于社會組織存在問題的成因沒有論述,馮超群的《論社會組織管理的創新》、張翠萍的《當前中國社會組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對于組織管理創新對策不夠具體,岳金柱的《關于加強社會組織管理創新與作用發揮的思考》、王名的《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對于社會組織管理創新的建議》不夠全面。另外還有發改委系統、民政系統、社會保障系統、公安系統相關期刊文章,各自側重從本系統角度探討論述社會組織管理,都比較簡短概括,而且多是從單一地角度進行借鑒分析。 (2)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及港澳臺方面,關于研究社會組織管理的專著,如臺灣人李宗派《現代社會工作》、日本作者荻原康生等著的《日本的社會工作教育》,英國人 Malcolm Payne 的《The society work》,美國人詹姆斯·斯帕努的《沒有政府統治的治理》,詹姆斯·N·羅西瑙的《沒有政府的治理》,藏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的《改革政府—企業家精神如何改革著公共部門》,格里·斯托克的《作為理論的治理:五個觀點》等,數量眾多,因時間關系有待進一步了解。 綜上可知,相關著作和論文為研究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提供了寶貴的理論與實證參考資料,有利于對社會組織管理進行系統的梳理,也為今后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但是,全面翔實地如何從創新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路徑的角度,在國內外學術領域還不全面。
課題研究主要內容、實施方案及創新點: 一、主要內容: 1.社會組織的涵義以及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現實意義 2.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現實困境 3.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建議 二、實施方案: 1.通過網絡廣泛查找相關資料,并結合所學專業知識確定合適的選題。 2.對論文選題進行分析琢磨,利用網絡、報刊、書籍、實地考察等條件廣泛收集資料,整體思路,確定文章結構和框架。 3.通過查找文獻查找前人的研究成果并進行分析,綜合以往成果,運用邏輯分析,找出前人的內在聯系,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提煉出自己的觀點。 4.積極與指導老師保持聯系,根據老師的指導意見對畢業論文進行相應的修改。 三、創新點: 從保證社會組織的合法性,提高社會組織的先進性,保持社會組織的獨立性等多個模塊出發,探析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對策建議,分析較為全面、深刻,通過嚴謹的、系統的幾個板塊著力研究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現實困境以及對策建議。
課題進度安排: ①2017.11.3——2017.11.16 選定論文題目,查閱文獻,收集相關資料 ②2017.11.17——2017.11.23 下達課題任務書 ③2017.11.24——2017.12.21 完成開題報告 ④2017.12.22——2018.4.15 完成論文初稿 ⑤2018.4.16——2018.4.30 按照老師的初稿修改意見,完成二稿 ⑥2018.5.1——2018.5.10 按照老師的二稿修改意見,完成三稿 ⑦2018.5.11——2018.5.22 修改完善,準備參加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名,《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7頁。 [2]張民省,《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困境與出路》[J],社會組織研究學會,2018年第1期,第4-6頁。 [3]王名,《中國的非政府公共部門》[J],中國行政管理,2001年。 [4]劉建淸,《加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職能創新研究》[J],廣東經濟雜志社,2012年。 [5]王成磊、楊雅琴,《淺析新項社會組織的現狀及發展困境》[J],社團管理研究,2011年。 [6]朱磊,《完善社會組織法律體系走基層-見證社會管理》[N],法制日報,2013年。 [7]江治強,《發揮民間組織在改善民生中的作用》[N],紅旗文稿,2008年。 [8]程增明,《 NGO組織的作用與影響——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為背景》[J],理論參考,2007年。 [9]陳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N],經濟日報,2012年。 [10]馬國芳,陳蘭芳.《關于和諧社會進程中社會組織發展的探索》,云南行政學院學報[J],2009年。 [11]王名,《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中國第三部門研究[M],2011年,第4頁。 [12]張萃萍,《當前中國社會組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求實》,2010年。 [13]王晨,《中國民間組織發展的三大不利性制度因素分析》[J].社會科學,2005年,第6期,第36頁。 [14]李璐,《關于加強社會組織管理創新與作用發揮的思考》,[J]社團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第1頁。 [15]黃曉勇,《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11-2012)》,[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第29頁。 [16]王名,孫偉林,《我國社會組織發展的趨勢和特點》,[J]《中國非營利評論》,2010年,第5期,第3頁。 [17]周瀾,《“第三部門”在中國發展的困境分析》,[N]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第54-55頁。
指導教師意見: 該課題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對于課題研究現狀做了清晰的文獻梳理,課題研究主要內容設計合理,實施方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課題研究的創新點明確,課題進度安排合理,相關研究文獻的收集比較豐富,同意其開展該課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