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和意義: 研究目的: 2014年,國務院在《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 中進一步指出:“深入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2014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項基本醫保參保(合)率穩定在95%以上,適當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門診統籌待遇水平。”因此,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元江縣”) 現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對其存在的問題也需解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的這項重要舉措使元江縣農民群眾擺脫“看病難、看病貴”,有效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使元江縣農民群眾樹立分擔風險、互助互濟的意識;逐漸減少農民的醫療費用,提高全縣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研究意義: 在元江縣內全面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爭取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到全縣97%以上的農民,使全縣農民得到基本的醫療保健服務。為滿足農民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需求,逐年提高農民參合率,全縣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農民以較低的費用享受較優質的公共衛生衛生服務,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的健康指標,從整體上提高全縣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深化醫療衛生改革,加強全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在公共衛生資源配置、用人機制、分配機制、藥品(醫用設備、耗材)采購、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服務態度和醫療安全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規范縣、鄉、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明確職責,合理規劃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做到醫療網點合理分布,衛生資源有效利用,合理調節病人流向,爭取達到小病不出村、一般常見病不出鄉、大病少出縣的目的;堅持“就近方便,憑證就診,依據補償,有序競爭,規范管理”的原則,加強對全縣各級醫療機構的監督和科學管理,加強鄉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醫務人員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提高縣、鄉、村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保證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能有效施行,以此滿足廣大農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需求。 課題研究現狀: 從國內學者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研究文獻來看,主要側重于對新農合制度完善的必要性,現狀與問題分析,新模式的選擇等方面的研究。對于新農合的研究視角,出發點也各有不同。國內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研究材料相對比較豐富,但以民族地區的新農合制度為研究對象的著作相對比較少。國內研究成果如下: (1)以新農合制度的發展背景、制度結構、存在問題以及未來發展模式為研究出發點的著作有:李立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丁少群、李楨的《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及其可持續發展研究》,劉雅靜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持續發展研究》,楊紅燕的《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可持續發展研究》等。 (2)以政府在新農合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為研究出發點的著作有: 谷義的《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的政府行為研究》,楊玉梅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法律審視——以云南省大理州為例》。 (3)以新農合制度的實施對農民生活的影響為研究出發點的著作有:王曙光的《社會參與、農村合作醫療與反貧困》;楊淞等的《昆明市西山區參合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李文鋼,《貧困地區影響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意愿的因素與解決對策》等。 (4)以新農合制度在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的具體試點的實旋狀況為研究出發點的論文有:蒲實的《少數民族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探討》,張穎慧、聶強等人的《貧困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構建研究:洛川案例》等。 國外早些年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研究相對較少,且主要是從醫療衛生市場的特征出發。隨后,也有學者開始對農民健康保險問題進行研究。直到近幾年,對新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研究才開始受到廣泛關注。雖然每一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在農村采取的醫療制度不盡相同,但仍然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 借鑒。國外對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醫療衛生服務特殊性的角度出發,最早對醫療衛生服務的特殊性進行了開創性研究的Arroowk·J(1963),他主要對醫療服務市場與完全競爭機制的區別進行了界定。 (2)以政府在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所起的作用為研究出發點的學者有科克漢姆(2002),他通過對發達國家的醫療保健制度進行研究,認為各國政府實際上都對醫療保障的實直接和間接的管理和控制。G·布羅姆,湯勝等(2002),提出在貧困地區需要上級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來支持基本的衛生服務,體現出政府在支持新農合制度可持續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3)以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具體內容和框架為研究出發點的學者Jutting(2003),他對合作醫療制度的框架進行了分析,認為該制度涉及到三個利益主體:參加合作醫療組織的成員,農村合作醫療組織以及醫療服務機構。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新一代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的關鍵在于農村醫療網絡三方的協調與統一,它們包括制度的特性,成功的條件以及政府對新農合的政策。因此,他們一致認為該制度執行效果的好壞取決于利益主體間關系的好壞。 縱觀以上國內外學者關于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研究,國內對新農合制度的研究視角有社會學、經濟學、醫學、政治學等,雖然每一個學者研究的出發點不盡相同,但是總體而言材料十分豐富,內容涉及新農合制度的各個方面,理論上也有許多創新之處。相比而言,國外的文獻材料相對匱乏,但仍然有許多成功的政策經驗值得借鑒。 課題研究主要內容、實施方案及創新點: 主要內容: 對少數民自治族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運行現狀、實施目的以及實施目標進行論述,提出元江縣新農合制度存在的問題;其次,根據實際情況對元江縣農民的經濟實力、少數民族文化以及特有的自然環境加以分析,將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各方面的特殊性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結合而切實地提出科學合理的對策措施,以期望為其他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實施與完善發展提供更有價值的經驗。 實施方案:www.628tf.com (1)文獻查閱法 對文獻進行查閱、分析、整理并力圖找尋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廣泛檢索并閱讀近5年以來與新農合相關的研究論文、著作,使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關鍵詞,查閱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字化期刊數據庫的相關研究論文,并通過百度、搜狗等引擎搜索查閱網站資料。研讀和悉心領略我國各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研究內容、方法和結果。 (2)實地調研法 實地察看元江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各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工作,征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看法、反應和相關建議。 (3)定量研究 面對面與調查與統計部門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情況的調查并核對全縣統計公報,與元江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的人員進行深入訪談。 (4)綜合分析法 以社會保障學以及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理論為指導,對云南省祥云縣新農合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進行了綜合性分析。通過綜合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創新點: (1)擴大新農合慢性病病種范圍,提高新農合慢性病門診報銷待遇。一是要在現有的11種慢性病病種基礎上再增加9種,達到總病種20種,使慢性病政策惠及更多的參合農民;二是要根據不同病種提高年內門診最高報銷封頂線,同時要將原60%的減免比例提高到70%-75%,進一步減輕慢性病參合農民的負擔。 (2)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信息管理系統和接口建設。針對山區縣農村信息化普遍落后的現狀,提高鄉、村兩級定點醫療機構新農合減免補償的質量,降低差錯率,力爭80%村衛生室實現聯網減免。 (3)開展當地重點傳染病流行病流行危險因素調查;加強對鼠疫、霍亂、不明原因肺炎等重點疾病的監測;認真落實疫苗針對疾病的預防控制,強化發熱出診性疾病、AFP病例的監測;繼續爭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政策支持,保持二類疫苗接種率,降低疫苗針對疾病的發病;加強水源消毒工作,減少腸道疾病的發生和暴發流行。 (4)根據山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差異,組織鄉、鎮、村、社區醫務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及少數民族語言培訓,提高服務水平和吸引力,緩解邊遠山區群眾“看病難”問題以及提高參合農民就醫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