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和意義: 網絡流行語也是漢語,如今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他們也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到網絡流行語,通過對目前對外漢語課堂所使用的主流教材和留學生的調查發現,在教材上所接觸學習到的很少有網絡流行語,以至于留學生無法利用課堂所學來理解在網絡上或是與中國朋友的交流中所聽到看到的網絡流行語。同時,我也進行了關于在華留學生對網絡流行語學習的渴求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留學生對網絡流行語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本文的研究是為了提出網絡流行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策略,愿通過這一初步的探討,既能產生一些新的有使用價值的關于漢語學習的語言知識,提高留學生們學習漢語的興趣,又能為對外漢語的教學拓展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路、新的教學內容。 課題研究現狀: 對于網絡語言和網絡流行語的研究國內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研究發展勢頭迅猛。然而目前還沒有專門以網絡流行語命名的著作。網絡流行語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第一本研究網絡語言的專著,于根元先生的《網絡語言概說》(2001),盡管書中并未明確提出網絡流行語這一概念,但在論證過程中列舉出了大量當時的網絡流行詞匯作為實例,全面而又具體,并詳細的分類。劉海燕編著的《網絡語言》(2002)系統的闡述了網絡語言的分類、特點以及產生的原因。迄今為止網絡語言研究的代表便是這兩本著作。比較新的關于網絡語言的著作是湯玫英著的《網絡語言新探》(2010),該書的第五章一整章的內容都是在探討網絡流行語的問題,是一本比較全面的研究網絡流行語的著作。 根據對從事一線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教師的走訪,我發現漢語網絡流行語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尚未得到足夠重視,沒有意識到在華留學生對網絡流行語的學習需求。而我們現在的對外漢語教學,雖然取得了效果顯著的成就,但是事物的發展是不斷運動變化的,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也應不斷注入新鮮成分。留學生們并不滿足于目前的漢語學習,想要學習更加實用、新穎的漢語,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漢語水平,從而更有利于同中國人的交流。 課題研究主要內容、實施方案及創新點: 文章的內容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 第一部分是對網絡流行語的本體研究,已有的大部分網絡流行語本體研究的文章大多是從網絡流行語的外部條件進行,即文化因素、傳播機制等方面開展,而忽略了網絡流行語也是語言的一種,未能通過網絡流行語本身的內部條件進行。因此本文主要是從語言內部的結構形式這一角度開展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是對在華留學生對學習網絡流行語的需求度及認知情況的調查,主要包括認知情況、在生活中的運用情況以及學習的需求度,在此基礎上明確目前的對外漢教學中網絡流行語的教學現狀。 第三部分是根據前面兩部分的內容,在對網絡流行語本體結構規律充分研究和在華留學生全面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分析歸納目前對外漢語教學中網絡流行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依據目前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網絡流行語教學的必要性,從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原則,課程的性質,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展開議論,安排設計網絡流行語的課堂教學,提出網絡流行語的教學策略。 課題進度安排: 2013/12—2014/2 閱讀文獻確定論文方向,寫好開題報告并修改。 2014/2—2014/3 查找并收集資料,整理思路。 2014/3—2014/4 主體寫作,完成畢業論文初稿。 2014/4—2014/5 完成畢業論文,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www.628tf.com [1]崔 穎 2010 網絡流行語的模因論分析,《寧波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34-37頁。 [2]黃碧云 2011《網絡流行語傳播機制研究》,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黃伯榮 廖序東 1991《現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姜德梧 2004 關于《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的思考,《世界漢語教學》總第67期,81-89頁。 [5]劉珣 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6]劉海燕 2002《網絡語言》,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7]湯志祥 2002 漢語新詞語和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10-18頁。 [8]楊玲 2006《從網絡流行語看大眾文化特征》,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9]楊建國 2004 流行語的語言學研究及科學認定,《語言教學與研究》第6期,63-70頁。 [10]楊亦鳴 2012《語言能力訓練——口語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1]于根元 2001《網絡語言概說》,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12]趙金銘 200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13]趙金銘 2004 跨越與會通—論對外漢語教材研究與開發,《語言文字應用》 第2期,109-118頁。 [14]周 健 廖暑業 2006 漢語詞義系統性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語言文字應用》第3期,109-117頁。 [15]張家瑞,高蓓蓓 2010 網絡流行語的秘密:模因,《四川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55-59頁。 [16]曾祥月 2011《網絡流行語的文化解析》,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7]鄭振漢 2014《在華留學生對漢語網絡語言的接受程度調研》,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