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國古典舞,首先要正確認識“古代舞”與“古典舞”其中的區別,“古代舞”是中國古代舞蹈的統稱,其間包含中國宮廷舞、民間舞蹈等,它歷史悠久,勾畫著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線路。而“古典舞”雖來自于古代的,但它是今人的智慧產物,盡管它不是直接從古代傳承下來,但毋庸置疑,它是古代舞蹈精華的集中表現。 “中國古典舞”這一種舞種的名字是由歐陽予倩先生首次提出來的,后得到舞蹈界內人士的認同,并最終確立。中國古代舞蹈與中國古典舞蹈其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代中國古典舞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是由古典舞發展的先頭兵北京舞蹈學院唐滿城和李正一等舞蹈工作者,以戲曲舞蹈和中國武術為主要基石,借鑒吸收西方芭蕾,以當代人的審美及其精神風貌加以總結歸納而創建起來的。 擁有著極為悠久歷史的中國古典舞,其淵源要追溯到“古代舞”中國宮廷舞和民間舞蹈。從周代的禮樂代至漢代、兩晉乃至唐代的宮廷樂舞燕樂,延伸發展至宋元戲曲中的舞蹈。新中國成立后,20世紀50年代中葉,中國工作者為發展、傳承、創新中國傳統舞蹈藝術,提取舞蹈素材于蘊藏著豐富“珍寶”的中國戲曲表演,結合中國的武術,進行了研究、整合,借鑒吸收西方芭蕾訓練方式等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古典舞教材。并在上世紀80年代編創具有中國古典舞風格的一系列的舞蹈作品和舞劇,例如以敦煌壁畫為藍本的《絲路花雨》,以及通過結合古典樂舞和當代人的審美創作而成的《仿唐樂舞》。在改革開放的影響下,中國古典舞也從外至內發生了新的變化。其間“身韻”對后世影響巨大,擺脫了在戲曲中的套路出發,而是從書法或武術等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探索其“行”、其“神”、其“勁”、其“律”、其“氣”、其“意”,元素的提煉并總結了其陽剛、陰柔、節奏的內涵和運動的線路及法則,使得古典舞發展具有舞蹈的主體意識,并擁有了以動作為符號的這種抽象功能。在動作規律中總結出了“圓的運動線路”的基本動作,使古典舞剛柔并濟、圓潤流暢,以手、眼、身、法、步與精、氣、神交融結合,形成了高度統一的美學特征。 中國古典舞是中華舞蹈的沉淀,好比酒的發酵,時間越久的口味越是醇烈,其動作動態都飽含了濃郁的文化底蘊和風味,擁有著可“品”的韻味。但同時要明確古典舞不是翻版古代舞蹈,不同于古代舞蹈,中國古典舞在繼承中國傳統舞蹈美學的同時也要具有當代人的審美觀念。如何能夠使得古典舞被當代人所接受,緊跟著時代發展,堅持貫穿民族性,這是當代古典舞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在這樣的認識下,編創《障面》,通過中國古典舞的形式融合當代人的審美觀念,學習繼承中國傳統舞蹈的美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