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為確保電視節目遵守指導原則,堅持公正、準確、公平的理念,不與商業電視臺構成不公平的競爭,BBC著重從機制內部管理抓起,從源頭開始治理,最先反省自己的過錯,而不是狡辯和推卸責任,事實也證明這是最聰明的決策,很多英國公民轉變了一些態度,由最初的憤怒到后來的同情和諒解。另外BBC在抓內因的同時也注重加強外界對電視業的監督,不管是在法律體系上慢慢的完善,還是對于鼓勵公民和同行間的相互監督,這些成效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1.BBC內部采取的措施 BBC建立了一系列內部機制。例如,規定BBC開展商業活動必須符合一定的標準;為公共服務和商業活動分別建立獨立透明的財政制度,承諾不用執照費收入補貼其商業活動;建立一系列指導原則,確保其商業活動遵守競爭法有關的規定。 (1)自我監督體系的建立。BBC理事會與經營管理委員會的責任分工如(表2)[13]所示。BBC本身建立了一套內部自我約束的機制。BBC理事會一方面要求要獨立于政府,另一方面又要求理事會成員由政府來任命,并且要對議會負責,但是政府和議會都不能夠否決理事會所作出的決定。根據BBC皇家特許證書,BBC理事會具有決定主體和監督的雙重角色。如下(表2): 表2 BBC理事會與經營管理委員會的責任分工 經營管理委員會 理事會 負責管理經營 保證公共利益的實現 對公司重要發展目標提出建議 確定公司的重要發展目標 根據既定目標制定戰略和方針 批準公司的戰略和方針 在戰略和政策的框架下運行所有的業務 監督并報告執行情況 確保履行對公眾的責任 任命經營管理委員會總經理和其他成員,決定其報酬 (2)發展數字電視,加強市場化建設。 BBC重視新媒體的發展,將英國眾多制作公司作為其“外向型”電視業的堅強后盾,開拓世界市場,將電視節目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銷售到國外,不僅使其財政模式得到了擴展,增加了財政收入,節目的經費和成本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而且使其與商業電視的競爭不再越演越烈,緩解了因為收視率而產生的各種惡性競爭。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各行各業的今天,電視節目的發行當然也希望做到全球化,而節目模式的銷售方式正是電視節目發行適應全球化市場的一種體現。 如今,BBC對外使用43種語言對世界廣播;對內,它設有9個電視頻道,10個廣播頻道,4個地域性頻道,10個對國外播出的收益性電視頻道和公司。此外,他還擁有藝術團體、出版社、互聯網等多種服務。這些機構的運營,有些依靠政府財政撥款,有些依靠執照費的收取,另外有些依靠市場化運行經營收益。 2.外界環境對BBC的監督 (1)社會公眾的監督 受眾是電視媒體收視的主體,據統計,英國人每周平均看電視時間在25小時以上,占休閑時間的27%,對七成以上的英國人來說,電視是他們獲知新聞的首選或唯一途徑[14]。他們認為電視是對大眾負責的公共服務設施,所以在BBC節目造假事件頻發的階段引發了公眾的強烈批判和不滿在英國人心目中,BBC作為公共媒體有著重要的傳播地位,應該更為嚴格的接受公眾的監督。有一種說法是:“商業競爭改變了BBC,迫使BBC更為認真地考慮公眾需求[15]。另外,管理者問責制是保全媒體聲譽的手段,又是抑制失實、節目造假的有力工具。幾次節目造假事件中,公眾輿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公眾的力量對造假節目的曝光與批判,才使得管理者問責制成為現實,BBC首腦的負責認錯的態度還是給予BBC的形象少了一些負面的作用,最終重新贏得受眾的同情和支持。 (2)同行間的競爭監督 在英國廣播電視兩種不同體質機構的競爭中,無論是公營臺還是私營臺都得到了發展,他們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公共電視與商業電視并非沒有同類節目的競爭,但是它們友好協商,每晚錯開播出時間,既讓觀眾能魚和熊掌兼得,又避免了惡意競爭,使資源配置卻能在大范圍內實現合理分布,避免造成資源浪費和觀眾對于這類節目產生了審美疲勞。BBC放棄與商業電視進行單純的收視競爭,轉戰其工作重心在對公共廣播的關注程度上,希望用提高人們對媒介的整體接觸頻次來應對與商業電視的競爭,這樣的策略值得國內電視借鑒。 (3)法律的調整監督 根據《2003年通信法[ 電信維基網http://www.telewiki.cn/MyWeb/baike/WordContent.aspx?id=1685247131,《2003年通信法》]》的精神,BBC今后在內部治理的基礎上,也將受到通信辦公室的外部監督。《2003年通信法》通過之前,英國國家審計署每年會對BBC的支出情況進行嚴格審計,為確保BBC的獨立性,英國國家審計署只負責對一部分活動進行評估,包括執照費的征收情況以及BBC對外廣播的開支等,規定它可以對BBC的所有活動進行評估[16]。英國《2003年通信法》將原來的獨立電視委員會、廣播電視標準委員會、廣播電視局、無線通信管理局以及電信辦公室,合并為統一的獨立規制機構—通信辦公室(OFCOM)該機構對廣播電視業和通信業實行統一監管。英國通信辦公室是英國媒體的第三方監管機構,如果某電視或廣播公司被認定違反了英國廣播條例,它有權利要求該電視或廣播公司交出其總收益額的5%作為罰款。
結語 英國電視節目治理對我國的啟示 我們通過分析BBC在節目造假事件出現后所采取的措施,它實行了公開認錯和懲罰,機制內部的調整等積極的手段,從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挽回了它的聲譽和威信。 作為世界公共廣播的鼻祖,英國廣播電視無論是在體制建設還是節目制作上,都由于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從1922年組建民營BBC公司至今,BBC走過了漫長的89年的發展歷程,在這89中,BBC經歷了輝煌也經歷了挫折,盡管在競爭的壓力之下難免磕磕碰碰,但是長期以來堅持公正、深入、獨立的報道原則和事后所做出的努力補救依然重新獲得公眾原諒和支持。 因為造假事件它不是一兩天就形成的,想要根治并不是那么容易,不過我們首先要做的努力就是確保這種造假事件不會繼續蔓延,通過有效抑制,然后一步步的長期穩定治理,就事論事,而且要依法治理,不是簡簡單單的把治理措施作為一項政策來處理。 中國與英國的媒體體制與社會環境雖然有很大不同,但兩國電視人所遵循得媒體道德規律是一致的,BBC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服務公眾的職業理念與價值觀,和中國媒體都有相通之處。新聞媒體具有雙重屬性,一是它屬于上層建筑意識形態規范,二是產業屬性。正是因為媒體的雙重屬性,所以媒體或媒體人只有恪守道德準則才能保證媒體沿著正確方向向前發展。因而BBC的經驗與教訓,對中國媒體同行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