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三億論文網 > 免費資料 > 免費論文 > > | 實習報告 | 開題報告 | 寫作技巧 | 任務書 | 謝詞致謝 | 答辯資料 | 調查問卷 | 參考文獻 | 免費論文

      在線維權是電視維權節目的走向

      更新時間:2018-08-25來源:www.628tf.com 責任編輯:三億論文網

       引言

      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日益完善,我國在維權之路上越走越遠,步伐也越來越堅定。較之過去,現在的人們維權意識日益強烈,“維權”一詞對于人們來說早已經不再陌生和空洞。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人們不再感覺“維權無門”,不管事大事小,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積極維權!這樣的進步固然與普法的深入和消協工作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是另外一種力量也同樣不容小覷,那就是維權過程中媒體力量的介入。

          近年來,全國各大電視臺都大趕“維權潮流”,紛紛推出各自的維權節目,其中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維權節目。這些優秀維權節目形式先進、發展迅速,在消費者維權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以江蘇南京地區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直播12345》為例,它采用“直播+在線維權”的模式,在維權節目中并不多見,在同類節目中具有先驅性和引導性。綜合電視維權節目發展的內外部因素,可以說,在線維權將是電視維權節目的一個走向。

      一、在線維權是電視維權節目的走向

      1.三網融合大浪潮推動

          三網融合無疑是推動電視維權節目向在線維權發展的最巨大最有力的推手。三網融合從最初提出到被提上日程一直是在不斷地碰撞和磨合中艱難前行。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的融合。會議指出,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實現三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為用戶提供話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對于促進信息和文化產業發展,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生產、生活服務需求,拉動國內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1)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最早被稱為“三網合一”。狹義上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其表現為技術上趨向一致,網絡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形成無縫覆蓋,業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應用層上趨向使用統一的IP協議[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網絡之間互連的協議)的縮寫,中文簡稱為“網協”,也就是為計算機網絡相互連接進行通信而設計的協議。在因特網中,它是能使連接到網上的所有計算機網絡實現相互通信的一套規則,規定了計算機在因特網上進行通信時應當遵守的規則。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系統,只要遵守 IP協議就可以與因特網互連互通。],在經營上互相競爭、互相合作,朝著向人類提供多樣化、多媒體化、個性化服務的同一目標逐漸交匯在一起,行業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漸趨向統一。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通信業務。通俗的講,就是對于用戶來說只需要通過一根線就可以實現上網、打電話、看電視等功能,這就是所謂的三網融合。

      (2)三網融合的重點工作

         (一)按照先易后難、試點先行的原則,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雙向進入試點。符合條件的廣播電視企業可以經營增值電信業務和部分基礎電信業務、互聯網業務;符合條件的電信企業可以從事部分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制作和傳輸。鼓勵廣電企業和電信企業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二)加強網絡建設改造。全面推進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和雙向化升級改造,提高業務承載和支撐能力。整合有線電視網絡,培育市場主體。加快電信寬帶網絡建設,推進城鎮光纖到戶,擴大農村地區寬帶網絡覆蓋范圍。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基礎設施,積極推進網絡統籌規劃和共建共享。

         (三)加快產業發展。充分利用三網融合有利條件,創新產業形態,推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電視寬帶上網等業務的應用,促進文化產業、信息產業和其他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的國家標準體系。

         (四)強化網絡管理。落實管理職責,健全管理體系,保障網絡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

         (五)加強政策扶持。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支持三網融合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基礎技術和關鍵軟硬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對三網融合涉及的產品開發、網絡建設、業務應用及在農村地區的推廣,給予金融、財政、稅收等支持。將三網融合相關產品和業務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如圖一)

       

      圖一

          新政的雷霆下發無疑給電視維權節目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政策空間和發展機遇,三網業務的逐漸融合也啟示電視維權節目把廣播電視網與電信網、互聯網有效結合,使節目成為觀眾維權的多元化平臺。技術的支持、產業的發展將指引著電視維權節目向著在線維權這座光明的燈塔義無反顧的向前行駛。

      2.新媒體時代觀眾互動化

          目前各國學者普遍公認的可以稱為“新媒體”的東西,主要包括“光纖電纜通信網、都市型雙向傳播有線電視網、圖文電視、電子計算機通信網、大型電腦數據庫通信系統、通信衛星和衛星直播電視系統、高清晰度電視以及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迅猛興起的互聯網和近年來剛剛盛行的多功能媒體(multimedia)。”

      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一度風靡全國,從電視節目策劃專業的角度來看,其最大成功之處不是它捧紅了多少平民歌手,而是在于它充分做到了媒體與觀眾的互動。觀眾只需要拿起手中的手機發送短信就可以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決定選手的去留,觀眾參與熱情極高,湖南衛視也因此賺的

      盆滿缽滿,這種電視節目營銷手段多么高明。但是在新媒體時代,在三網融合背景下,在技術的支持下,電視維權節目媒體觀眾互動并不會裹足不前,它汲取多方面的經驗,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硬粫賰H僅是單一的寫封信,打個熱線電話,發個短信,而將會是融合多種互動方式即時性的與電視節目進行深度互動,使每一個觀眾都能即時的掌握節目的播出情況,或者是親身參與到節目當中,左右節目的播出,讓觀眾感受自己的主體地位。這是觀眾所希望的,也是電視節目應當追求的目標,更是電視維權節目未來發展的一種模式。

          當然,總會有一些電視維權節目觀念和思想與時俱進,嗅覺靈敏。在三網融合背景下受到啟發,電視維權節目開創了一種以創新為基石、以互動傳播為目標、以三網融合政策與技術扶持為動力的新型的發展模式。

          南京作為三網融合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其電視維權節目的發展也體現了其作為試點城市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以南京生活頻道《直播12345》為例,它是一檔在三網融合背景下新創辦的觀眾互動型維權節目,其節目形式相對其他電視維權節目明顯先進和新穎。每期節目深入討論一至兩個熱點維權話題,邀請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做為節目嘉賓對話題做深度剖析和討論。同時節目現場運用多種觀眾互動方式:在現場設置熱線電話,并利用我們平時最常用的QQ作為即時的通訊工具,使得觀眾最即時最直接的通過多種渠道實現與現場的嘉賓和主持人進行互動,參與話題的討論,或者向節目求助進行維權。這種媒體與觀眾的互動正是該節目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融合互聯網、電信網和廣播電視網業務的一種創新,具有行業前瞻性,值得充分的肯定。

          在多媒體競爭格局下,電視維權節目只有從自身審視思考中尋求發展,觀眾是傳播的目標,要想在競爭中不處于劣勢地位,只有抓住觀眾的目光,讓觀眾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只有觀眾與媒體之間有深入有效地溝通互動,節目才會長遠的發展。媒體觀眾互動化作為電視維權節目發展的自身要求,推動著電視維權節目朝著在線維權的方向前進。

      3.網絡輿論監督力量的日益壯大

      截止今年3月底,我國網民數量已達3.77億。網民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互聯網發展呈現出大眾化趨勢;網民網絡新聞使用率達81.5%,高于美國(71%)和韓國(67.1%),規模達到2.06億人。[ 《第2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來自iResearch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08年,互聯網已經超過了報紙,成為僅次于電視之后,人們獲取信息的第二大渠道。而在大學生、知識分子等群體中,互聯網已成為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不斷壯大網民隊伍,這個群體的發展越來越不容忽視。網絡媒體正超越傳統媒體,成為重大事件公眾知情的第一媒體。互聯網的開放性和言論自由使得網絡輿論監督力量發展的來勢兇猛,展示了傳統媒體所沒有的特性和優勢。中國強大的網民似乎變得無所不能,從“華南虎”事件的敗露到“周久耕”的下臺,充分證明了網民的力量和網絡輿論監督的魄力。

      網民作為一個越來越龐大的社會群體毫不懈怠的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不容置疑會不斷有更多的人把網絡在線維權作為維權的首要選擇渠道。因為傳統的維權路漫長且艱辛,投訴、舉證再經由相關部門審核檢驗,最終結果也未必就盡如人意;傳統維權方式成本大,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

      而網絡維權相比傳統維權方式更高效、更自由、更能施壓。有需求就有市場,電視維權節目綜合了互聯網業務,當觀眾需要維權時,只需通過互聯網向某電視維權節目告知情況,向現場專家學者求助,就可以進行現場即時維權。施拉姆的選擇或然率公式指出:媒介被選擇的可能性與“獲得的費力程度”成反比。三網融合背景下的電視節目在線維權讓觀眾更容易實現維權,從而提高節目的注目率和收視率。

      二、維權節目的一般思路

      縱觀電視維權節目的發展過程,電視維權節目最早是從早期的民生新聞服務類節目逐漸演變而來,是民生新聞服務節目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早期的民生新聞服務類節目大多以一些民事糾紛作為切入點,投訴人向節目反映問題,節目的記者或主持人了解情況,與事件另一方進行溝通交流調解問題。但是這些投訴一般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它需要經過節目采編才得以報道,事件的報道也大多數只是新聞節目的一個版塊,時間較短。隨著普法的深入,老百姓維權意識逐漸強化,全國各地應時而生了一些電視維權節目。專門以消費者維權為節目主要內容,規避了其他民生內容,做到了專題化。面對媒體競爭的不斷加劇,維權節目只有從節目形式和觀眾互動上尋求突圍。向《直播12345》這樣的先進維權節目比普通的幫助服務類節目意義更深入更即時高效,他們大多省去了傳統維權方式的繁瑣程序并有專門的法律意見提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民的維權意識和法律意識,解決了不少消費者維權糾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