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受眾要提升自身的辨別能力 虛擬網絡似乎是一個可以自由發言的地方,其實很多網民在不自覺中都被人利用了。“網絡水軍”就是一群在幕后操縱網絡輿論的人,那些沒有自己思考能力的網民正是他們所面對的目標。 究其本質,“網絡水軍”真正考驗的是公眾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然而在這種“人云亦云”中,我們自覺不自覺都成了“推手”的一分子,這就是——“盲從”。以“張悟本”為首的“養生”為例,人民日報曾連續四期撰文抨擊“網絡推手”,其實這些都是表象,深入肌理的是——我們缺少獨立的思考。其實,大部分“信眾”,并非真的以為綠豆就比青霉素更加管用,但他們更相信的是一個“眾”字。“從眾”是多數人的心理,而“盲從” 正是缺乏判斷的“從眾”。“網絡水軍”看中的正是受眾的盲從。 縱觀“網絡水軍”的一系列的網絡炒作,顯現出了越來越周密、越來越精準的特點。張悟本事件背后正因為有一支以知識精英為主體且堪稱豪華的“水軍”團隊,才最終使得綠豆一日一價,連續瘋長,嚴重影響到市場秩序。這些跡象表明,網絡炒作已經超越了一哄而上的“草根階段”,升級為以知識、智力為依托的策劃營銷,因此網民們更容易掉進“網絡水軍”精心設計的圈套里而渾然不知。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媒體不再獨霸信息的傳播源,網民也具有了一定的信息功能和較強的傳播者身份。因此廣大網民對“網絡水軍”的警惕性有待提高,網民們盡量不要相信“單一信息來源”的消息,要提高鑒別網絡上真假信息的能力,可以通過搜索發帖者之前的言論加以鑒別,在一些突發性的轟動新聞事件背后多做一些理性的思考。并通過體驗與認知一個個新聞事件中,認識到網絡新聞的特殊性,從而提升自我的理性與辨別能力,避免自己被“忽悠”。在我國超過4.5億的網民中,絕大多數都是善良、有良知、有鑒別力的,人們在互聯網獲取信息的過程也像是在市場上買東西一樣,有一個鑒別、選擇、淘汰的過程,隨著網民不斷成熟,“網絡水軍”的生存空間也將會越來越小。其實,網民辨別真偽的能力并不差,關鍵是多角度看待問題,多渠道獲取信息,在實踐中辨別真偽,防止偏頗。 3.2讓網民真正成為監督者 現如今,“網絡公關”與“水軍推手”,已成眾矢之的。根治“網絡水軍”,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廣開言路,讓更多的網站發聲,讓網民真正成為監督者,人們可能會被蒙蔽一時,但是,一旦大家了解真相,則網站將名譽掃地,被自然淘汰。 “網絡水軍”并非新事物,它和“有償新聞”一脈相承,只是平臺不同,影響更壞。從“有償新聞”的幾度興衰可以看到,這是一種很難根治的頑疾,因為它與我們的傳播機制存有共生關系。以“有償新聞”為例,之所以屢治屢興,是因為公共宣傳平臺就這么多,企業要推廣,除了贖買,別無他途。有利益誘惑,則再嚴格的監管,都難以杜絕從業人員鋌而走險。導致監管嚴格了,卻反令“有償新聞”市場求大于供,從而刺激其進一步“繁榮”。在今天,幾大網站對公眾意見的影響越來越大,這讓“網絡水軍”找到施展的空間。當此之時,片面強調自上而下的“管”,只能適得其反。因此,只有讓廣大的網民真正成為監督者,才能有效的管制“網絡水軍”。 4. 總結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可以提供海量的信息,而另外一個方面是虛假信息也會蒙蔽人們的雙眼。網絡世界的言論自由和不記名開放這種特點,為“網絡水軍”的存在提供了土壤和空氣。隱身于網民之中的“水軍”給網絡信息的公正注入了水分,為了在購物網上增加賣家可信度,可以刷信譽。為了給支持的偶像投票可以刷粉絲,為了炒熱一個小網站可以刷流量。尤其在眾多的新聞事件背后,“網絡水軍”的違規行為屢屢出現,通過各種手法在網絡論壇里注水,幾乎控制了國內所有的主流論壇, 對于輿論的操縱,做到了“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能夠無限放大一些負面新聞,許多言論似是而非、真假難辨,嚴重破壞了互聯網輿論導向的真實性和可信度,給社會造成一定意義上的負面影響。 縱然“網絡水軍”希望操縱互聯網輿論的方向,但能力終究是有限的。所以對于“網絡水軍”的存在,需要制訂系統規范,提倡行業自律;增強技術手段運用,加大網絡監管力度;重塑“把關”功能,提高“把關人”素質,,以提高互聯網輿論導向水平。普通的網民也要提高鑒別網絡上真假信息的能力,盡量不要相信“單一信息來源”的消息,可以通過搜索發帖者之前的言論加以鑒別。更重要的一點是讓網民真正成為監督者,即使網民可能會被蒙蔽一時,但是,一旦網民了解真相,則網站將名譽掃地,被自然淘汰。所以受眾應當在一些突發性的轟動新聞事件背后多做一些理性的思考,提高自己辨別能力的同時,成為互聯網輿論導向的監督者,這樣才能有效地重建互聯網輿論導向的良好形象,促進社會和諧。
附件一:文獻綜述 “網絡水軍”的問題由來已久,特別是近幾年,“網絡水軍”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多個領域,并逐漸職業化、半公開化,利用網友們的同情心,肆意制造一些夸大其詞的內容,將原本簡單的事情弄得極為復雜,甚至蓄意誤導群眾、綁架民意,對輿論呼風喚雨。“網絡水軍”所制造的虛假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視聽,極大地傷害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并給政府通過網絡集納民意帶來麻煩,進而影響政策決策的執行力、貫徹力。另一方面,還造成了網民的認知錯位和對政策的抵觸,嚴重干擾社會心態和社會情緒,威脅社會穩定的基礎。那些網絡公關公司往往宣稱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全國各地的IP地址發帖制造話題、炒作事件、攻擊對手等,“網絡水軍”為企業惡性競爭提供“彈藥”,嚴重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去年轟動一時的“3Q大戰”、“奶業風波”等,均被曝幕后有“網絡水軍”炒作。 在“不求美名,但求成名”的惡俗邏輯下,“網絡水軍”的道德底線在哪里?如何健全法制、維護互聯網輿論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因此為了讓網絡這個虛擬空間健康發展,必須對“水軍”進行整治。 今年全國兩會上“網絡水軍”成為不少代表熱議和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趙啟正就表示:“有些人隱身于普通網民中間,發帖留言,其背后有機構利益。有時制造假民意,目的是左右輿論、誤導受眾,甚至影響政府決策,值得注意與警惕。” 在全國政協會議上,致公黨特別提交一份《關于規范“網絡水軍”的提案》,分析了中國“網絡水軍”的現狀、泛濫原因以及社會危害。“網絡水軍”之所以泛濫,最根本的原因是商業利益。全國人大代表王元成分析說,“網絡水軍”已經從單純的小群體的議程設置變為龐大復雜的營銷手段。全國人大代表、律師高明芹則認為,“網絡水軍”總是先占領所謂的“道德制高點”綁架輿論,以正義為名行侵權之實,不僅讓個人名譽權、隱私權等受損,也傷害了公共利益,形成一種“群氓文化”,誤導互聯網輿論導向。 網絡力量源自真實,網絡發展依靠理性。有效防范和制止網絡謠言傳播,是維護和促進網絡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這是社會各界的共識。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張志說,發布虛假信息者,無論其行為是否造成后果,都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網絡服務提供者如果為散布謠言者提供服務,應該承擔連帶責任,這些都期待有更加精確而具有可操作性法律界定。 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副所長楊飛認為,應運用ID分級機制,對經常發表網絡信息并通過歷史檢驗為真實信息的作者,評定為高級;對初次發表信息或匿名發表信息的作者,評定為低級。通過ID分級,實現對讀者和跟帖者的提示,形成對信息的過濾網,同時也可以提高網絡信息的可信度。 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于2010年10月28日通過了《建設綠色互聯網南京宣言》,倡議網絡媒體共同堅持正確導向、堅守網絡文明、注重網絡安全,把網絡媒體建設成為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真理、倡導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和諧的輿論陣地。 翟惠生委員說,廣大網民對“網絡水軍”的警惕性有待提高。其實,網民辨別真偽的能力并不差,關鍵是多角度看待問題,多渠道獲取信息,在實踐中辨別真偽,防止偏頗。 此外,高明芹代表認為,關于“承擔民事責任”方面的規定也過于籠統,缺乏具體條款,難以震懾。“對‘網絡水軍’的立法治理,必須從刑法和民法兩個層面入手,這樣才能真正凈化網絡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