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欄目迅速發展,在社會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在地方性民生新聞欄目興起的背后,又折射出人們對于本土文化的認知。地方的民生新聞欄目有其地方特質,與百姓有一種天然的接近性,從而形成一種地方性電視節目的藝術特色,而這在電視媒介激烈的競爭中是發展的關鍵因素。一個優秀的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特色是發展之本,有了語言特色才能吸引觀眾,引發觀眾的好奇心,讓觀眾有長期觀看的欲望,對于濱州電視臺的《芝麻酥糖鍋子餅》欄目,它貼近百姓的生活,且主持人的語言風格也受到大家的歡迎,主持人對于自己節目中的角色定位也恰到好處,所以,《芝麻酥糖鍋子餅》欄目才得以播出這么多年依舊受到大家的歡迎,所以本篇文章對于該選題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要做好一檔收視率高的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特色應該是怎樣的,讓電視民生新聞類節目更具有發展空間。 目前,國內對于民生新聞類節目的研究不少,很多人研究了ft東電視臺的《民生直通車》,湖南電視臺的《晚間》,江蘇電視臺的《南京零距離》等等,本文所要研究的正是地方電視臺的民生類節目,研究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特色——以濱州電視臺《芝麻酥糖鍋子餅》節目為例。像地方臺的電視節目,它所反映的是老百姓的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反映的新聞內容也是相當的接地氣,對于主持人就提出了不一樣的要求,包括節目語言的使用,都應該在老百姓能接受的范圍之內,也就是說,主持人在做節目的同時,不能讓大家覺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而是生活中的一個朋友。在《芝麻酥糖鍋子餅》這檔欄目,以其豐富多彩、貼近百姓生活的節目內容,親民、方言等元素融合的主持風格,接地氣的語言運用、群眾的參與度在眾多電視節目里開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以其獨特的風格,深受百姓喜愛。 通過查閱相關書籍和上網搜索研究之后,筆者發現,國內的新聞節目中主要是以民生節目為主,但一般以省級電視臺新聞節目為主,很少有人研究地方臺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對于本文研究的這個欄目,至今無人進行研究,因此,筆者對本文所研究的節目充滿信心,同時也可以很好的與前輩研究的知名節目做對比。雖然很多人研究過國內的民生新聞節目,但是大多數以角色定位、主持人風格、主持人服裝為主要內容,而現在地方電視臺的民生節目發展越來越好,研究主持人語言、當地的方言運用這一語言特色的意義越來越重要。所以本文的設想是主持人的語言與當地的文化、方言的有機結合。主持人語言與當地文化、方言的體現,本文中濱州的地方方言,濱州的民俗文化在主持人語言的體現成為本論文的突破點。 對于濱州電視臺《芝麻酥糖鍋子餅》的研究,更傾向于分析主持人語言的表達、
方言的使用、語言特色等,使民生新聞節目為大眾服務的同時也能創造各自不同的風格特色,找準目標。本篇文章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起更多地方臺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關注,從而發揚優勢、改正不足。
(一)方言是一個地區老百姓聽的習慣的話
誰是電視節目的主體呢?是絕大多數的觀眾。一檔節目的內容通過主持人的語言傳播出來,受眾才能聽、看。這對于主持人方言的傳播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地方的方言欄目中主持人大多說當地的方言,這些方言讓老百姓聽著舒服聽著習慣,這樣受眾跟主持人之間不會有距離感,更像是一個朋友在跟你聊家常、講故事。像ft東的一檔節目《拉呱》,主持人的用詞用語就很注意。像主持人“小么哥”經常說的“跟大家拉拉呱”、“有么說么”這樣的話。“么”是濟南方言,濟南人常用的字。“拉呱”也是ft東人常用的方言,這樣的主持用語,主持人就貼近了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聽著這樣的用語更加習慣,一點兒也不陌生。每一個地區有每一個地區的語言特色,濱州話的表達就跟濟南話大不相同了。在 《芝麻酥糖鍋子餅》節目中,主持人的方言用語也很注意使用。在 2017 年 2 月 20 日的節目中,主持人在介紹羊駝媽媽生下的小羊駝“小湯圓”在半小時左右學者站起來走路,主持人用濱州話說道“這小家伙兒真長見事兒了”代替了“這小家伙兒真長本領了”來表達,就把觀眾帶入了其中,讓觀眾聽著舒服習慣。主
持人在主持節目中經常使用濱州當地特色的方言用語,(這里用的字只表音同,沒有特殊意義)像“踢蹬”代“調皮”、“過 guo 年”說“過 ge 年”、“多咱”代“什么時候”、“全歡”代“辦事周全”等等。這些用語濱州人一聽就明白,聽著習慣不陌生,老百姓喜歡看這檔節目,大眾的接受度就高,這也正是呼應了以人為本,以人民群眾為基礎這一點。
(二)方言特色幽默詼諧當地受眾接受度更大
方言節目一直是新聞節目中一個“新鮮”的存在,當地人看了很有興趣,外地人看了又覺得很新奇。這個節目也是一個溝通和了解城市在該地區的平臺,而他的聽眾大多是當地人,所以主持人在語言交流和方言使用時要注意,讓人了解它。大部分人在工作單位和家長中聽到的都是一些大道理、客套話,下班以后看到的節目就希望能聽到一些生活化的語言,讓人精神放松的語言。更加希望主持人像自己的朋友、哥們兒,不說空話,不說漂亮的話,而是老百姓能聽懂的能夠產生共鳴的話。就如《芝麻酥糖鍋子餅》節目中主持人不僅用方言主持節目,每一期欄目中都有一個方言版塊兒,用情景劇的形式介紹濱州方言。不管是主持人的主持詞還是新聞片的配音都用方言的形式播報。在民生新聞欄目中,講的大多是社會上的瑣碎小事,像鄰里矛盾、農村土地、交通問題,主持人也考慮到節目的受眾,在節目中講方言,說大眾理解的方言,不能是既生僻又別扭的古怪字、不常見的字。國家對于普通話的普及,所以現在的方言發展的也不是很拗口,講生活中長聽長見的話,節目才能受到關注,才能被大眾所認可。例如,在《芝麻酥糖鍋子餅》2017 年 3 月 4 日的一期節目中,一對夫妻丈夫肇事妻子頂包,被四歲的女兒揭穿雙雙拘留。節目中主持人這樣說道“這老話兒講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這次的事故帶來的教訓是慘痛的,但是對于孩子對于夫妻倆來說教育意義我想也應該小不了,當爹媽的一定要帶個好頭兒,做個好榜樣,可別再出這些個幺蛾子了,你看看,兩個大人活的還不如個孩子明白事理兒呢”。在這段點評中,主持人沒有使用不常見的濱州方言,也沒有用拗口的話,大家都能聽懂能看懂,讓老百姓從柴米油鹽中聽到自己身邊兒事兒,這樣的表達方式使整個節目也顯得輕松,同時也把這種不好的社會現象傳達給了觀眾,在輕松的講故事的過程中,給大家伙兒講了一個很現實的道理。做民生新聞就像老百姓過日子一樣,以人為主,說生活化的語言,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語言,老百姓才能“真聽、真看、真感受”,節目才能受到大家的歡迎,收視率才會有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