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三億論文網 > 免費資料 > 參考文獻 > > | 實習報告 | 開題報告 | 寫作技巧 | 任務書 | 謝詞致謝 | 答辯資料 | 調查問卷 | 參考文獻 | 免費論文

      對通識教育的認識

      更新時間:2018-05-31來源:www.628tf.com 責任編輯:三億論文網

       國內外經典閱讀在通識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1國外通識教育中的經典閱讀課程 

          在高等教育領域,通識教育的發源地是美國。1829 年,美國博德學院(Bowdoin College)的教授帕卡德(A. S. Parkard)首次提出了近現代意義上的通識教育概念[2]。自概念提出之始至今,眾多教育先行者都做出了大膽而有益的嘗試,為通識教育打開局面。在此期間,通識教育已在不同國家和高校中陸續發展和成型。以國際高等教育領域的典范——美國的高校為例,在美國現代大學的本科通識教育體制中,每個本科生都首先被要求接受高度強化的西方古典和經典教育。 

          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通識教育經典閱讀課程的第一個嘗試者。其通識教育經典閱讀課程由“當代文明”(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和“文學人文”(literature humanities)兩門課組成,這兩門課的教學內容都以經典閱讀為基礎[2]。 

          哥倫比亞大學基于經典閱讀課程而展開的通識教育模式對美國其他大學的通識教育產生了比較重要的影響,至少有 30 所學校開始競相效仿哥大的名著課程[3]。

      參與該課程的師生艾德勒和杜倫等人將哥大的名著課程帶到了芝加哥大學,在 20世紀 30-50 年代發起了一項重要的社會教育運動——名著運動(The Great Books Movement),將名著課程改造為一種理論、方法和模式。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兩位學者史蒂芬·澤爾尼克(Stephen Zelnick)和斯科特·李(Scott Lee)在1995 年設立了旨在北美地區(后來面向全世界)推動人文科學核心文本課程的“核心文本課程協會”(ACTC,The Association for Core Texts and Courses)。該協會的高校成員從 1996 年的 12 所,增加到 2016 年的 67 所。其中包括積極倡導通識教育的綜合性大學,如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老牌研究型大學,如耶魯大學、波士頓大學、紐約大學;還有亞洲推行名著課程的代表性高校——香港中文大學[1]。 

      2國內通識教育中的經典閱讀課程 

      2003 年 11 月,清華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在首屆中國人文教育高層論壇上發出《關于在高等學校進一步開展文化經典閱讀活動的倡議書》:倡議中國高校師生通過多多閱讀經典名著,從而提高自身文化修養。2006 年 4 月,“中文學科通識教育改革——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研討會”在上海大學舉行。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出,應打通文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教學,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強調經典閱讀,呼喚教學中對經典原本的回歸。 

      2000 年,北京大學王余光教授開設“中國名著導讀”課程,以時間性、廣泛性、影響力為經典的衡量標準,為不同專業的學生講授《詩經》、《論語》等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文本,介紹其成書背景、重要篇章、思想價值等,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2]。2000 年至 2003 年,武漢大學人文學院創辦了“國學試驗班”、“中西比較哲學試驗班”,旨在倡導經典原著的閱讀,參酌中國古代書院和牛津、劍橋導師指導閱讀和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3]。2005 年,復旦大學復旦學院實施通識教育,將“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納入核心課程體系,強調傳統經典的閱讀。2009 年,中ft大學創立博雅學院,引導學生廣泛而深入地研讀中西方經典著作,著重培養具備寬厚人文社科基礎的高素質人才。 

      綜上可知,西方高校起步早、發展快,所以當下其通識教育中的經典閱讀課程已得到較為成熟的實施。尤其是眾多美國高校,毋庸置疑已經走在了當代國際教育界的前列。而國內高校在這一方面起步較晚,雖然在近二十年間,國內高校的相關意識得到逐漸加強,經典閱讀課程也在逐步建立起來,但并未廣開局面,也尚且不夠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