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學習社會的發展,通識教育成為了中國高等教育界的共同話題。其中將經典閱讀應用于通識教育的呼聲層出不窮也愈發高漲。在此背景下,筆者以蘇州大學通識課教師為調查對象,設計并發放了一份問卷,以此為基礎對經典閱讀在高校通識教育中的應用展開研究。 本文是在對此研究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以及已有文獻的相關觀點進行論述的基礎上,展開對題目的研究:首先,對此題目的相關研究對象——通識教育、經典、經典閱讀的概念展開闡述;其次,對國內外經典閱讀在通識教育中的應用現狀進行概述;再次,對筆者所設計發放的調查問卷主要就調查意義、問卷設計概況、問卷回收概況三方面進行簡要介紹;接著,基于問卷統計所得結果,探究將經典閱讀應用于通識教育的必要性;最后,同樣基于問卷統計結果,從課程教學本身與教學支撐環境的關鍵主體——高校圖書館兩個層面出發,探究將經典閱讀應用于通識教育的關鍵策略。 1研究意義 1.1理論意義 隨著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通識教育在我國大陸地區的提出,通識教育便愈來愈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界的共同話題。而近年來,經典閱讀對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以蘇州大學為研究樣本,探究經典閱讀對高校通識教育的不 可或缺性,尋找將經典閱讀應用于通識課程的關鍵策略,探討基于經典閱讀的通識課程教學的科學路徑。這將從理論上深化對高校通識教學的認識、對高校經典閱讀教學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關系的認識。 1.2實踐意義 目前,國內各高校對通識教育的實踐仍處于摸索階段,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通識教育實踐體系。這要求我們打開思路,不斷探尋更趨科學的教學模式以及與之匹配的科學的教學方法。而設立經典閱讀課程作為通識教育實踐的一大路徑,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提起。因此,探究將經典閱讀應用于通識教育課程這一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尋找該模式下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及作為這一應用的重要助推器的高校圖書館應當如何發揮其支撐作用,將對打破高校通識教育發展的瓶頸、提高高校經典閱讀教學的效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2文獻綜述 孫海瑞在對我國高校通識教育的調查中,發現我國大多高校的通識課程是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供學生自主選擇。但較為普遍的問題是,通論、概論之類的課程過多,東西方原著經典導讀的課程太少。針對這一情況,他強調,重概論、通論而拋棄對原創性經典的直接接觸與研讀,易使學生漸漸地失去獨立思考與創新的能力,無益于其心靈的健全。通識教育,應以經典閱讀為中心,建設大學通識教育主干課程[1]。 對于此觀點,與孫海瑞不謀而合的還有許多研究通識教育的相關學者。例如,甘陽也曾指出,必須對概論講授類的教學方式加以改革,應該讓本科生直接進入經典文本閱讀。高校教育中,重要的是要通過一門深度閱讀的課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而不是要一門課滿堂灌地講上千年的哲學史或文學史。事實上編寫出來的各種哲學史文學史之類都受編寫者的很大局限,其價值是不能與經典原作相比的[1]。他同樣認為,高校通識教育應該基于經典閱讀而展開。 而對于如何基于經典閱讀開展通識教育,經典閱讀課程的實施關鍵應如何把握,眾學者也提出了不少寶貴的方針策略。 例如,提倡以經典閱讀形式進行通識教育的黃俊杰從“學生主體性”出發,提出了大學通識課程教學用的經典,必須符合六種條件:(1)經典與現代生活應該有文化的共鳴;(2)一部經典應當包含概念、觀念和價值,并要有廣泛的教育意義;(3)經典必須能吸引學生,必須有充分的審美特質;(4)經典應對學生正在熟悉的文化有歷史意義;(5)經典應當是可親近的;(6)經典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2]。 而徐嵐則認為,師資建設是推行經典閱讀課程的關鍵,但目前的高校師資建設在教師來源、教師能力、教師發展三方面存在困難。教師來源方面,為彌補師資不足和降低成本,學校可以把核心課程教學的重擔轉移到博士生、研究生身上,讓他們成為兼職講師,同時也可以返聘樂于投入通識教學的退休教師來兼職。教師能力方面,建議建立一套專門的課程審查和教學評價制度來考察教師的性格、教學熱情、跨學科視野等綜合能力。教師發展方面,可以效仿哥倫比亞大學實施一些教師發展活動策略,例如:新教師在正式任教的前兩年,每周由課程主任組織 “實習課”,資深教師自愿參與,共同討論教學大綱、課程進度、教學方法;組織老帶新的幫扶小組等。 此外,化月凡還提出,針對通識教育中的經典閱讀教學,學校需要改進相關的教學制度以保障經典閱讀課程的良好實施。如若因課業負擔重而導致學生缺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經典閱讀中去,那么通識教育中的經典閱讀教學就只是空談。因此,學校必須改進相關的教學制度,統籌課程安排,促使專業課和經典閱讀課達成彼此的平衡[1]。 3研究思路和方法 3.1研究思路 本文是在對此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已有文獻的相關觀點進行論述的基礎上,展開對題目的研究:首先,明確相關研究對象——通識教育、經典、經典閱讀的概念;其次,了解國內外經典閱讀在通識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在此基礎上,設計并發放針對蘇州大學通識教師的調查問卷,通過回收并統計問卷了解蘇州大學將經典閱讀應用于通識教育的現狀,基于廣大通識教師的客觀描述和主觀意見,探究將經典閱讀應用于通識教育的必要性,探究將經典閱讀應用于通識教育之關鍵策略。 3.2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本文通過線上、線下的文獻查詢,收集國內外與通識教育、經典閱讀研究相關的的文獻資料,包括專著、學位論文、學術期刊等。在對所收集到的文獻資料進行詳讀的基礎上,進行綜述,獲得對本次研究的啟發,促進筆者理清思緒,展開論述及討論。 (2)問卷調查法。本文就高校通識教育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經典閱讀對于通識教育的影響等問題,集成一份網絡調查問卷,向筆者所就讀的蘇州大學的從事通識教學的老師們發放問卷,并回收統計,力圖獲得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們對于此研究的相關看法與意見,作為本文論述的有力依據,也為相關對策的提出提供線索。
通過此次研究,首先筆者明確了經典閱讀與通識教育的關系:(1)經典閱讀作用與通識教育目標相契合,經典閱讀對通識教育目標的達成具有促進作用;(2)經典閱讀是通識教育不可或缺的聚焦點,通過經典閱讀這一模式切入通識教育,無論從課程教材還是課程活動角度看,都恰為合適;(3)經典閱讀能夠為通識教育注入“源頭活水”,有利于改變通識課程原史、通論的固定模式,有利于使學生擺脫思維的倦怠,提高其積極性。 其次,從課程本身和教學支撐環境出發,探索將經典閱讀應用于通識課程的關鍵策略。 從課程本身出發,主要有:(1)設置合適的書目選擇標準。一方面,緊扣經典自身特性,嚴格篩選經典文本;另一方面,緊扣學生閱讀水平,靈活選擇經典文本;(2)確立合理的教學原則。“通識”當求開放性,“經典閱讀”當求文本的封閉性;(3)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再結合實際講教師講授制、小組討論制、助教制三種形式合理選擇與結合;(4)構建科學的成績評價體系。 從教學支撐環境出發,主要有:(1)完善館藏建設,滿足獲取需求。包括實體館藏建設與數字館藏建設兩方面的完善;(2)進行讀者調研,編制導讀書目,并在已有導讀書目的基礎上,做好經典閱讀推廣活動;(3)加強通識閱覽室建設,提高利用率。主要可從館藏、服務與宣傳三方面著手加強;(4)加強閱讀指導,暢化閱讀體驗。主要包括線下平臺指導與線下活動指導。 希望本文對“將經典閱讀應用于通識教育”的必要性的論證及其關鍵策略的提出,可以對高校的相關實踐活動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