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三億論文網 > 免費資料 > 參考文獻 > > | 實習報告 | 開題報告 | 寫作技巧 | 任務書 | 謝詞致謝 | 答辯資料 | 調查問卷 | 參考文獻 | 免費論文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綜述

      更新時間:2018-06-03來源:www.628tf.com 責任編輯:三億論文網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拆遷地的農民被安置在新的城市社區中。他們從農村進入城市之中,生活環境的變化對熟悉了村落生活的農民是一種沖擊,對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融入城市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本文以徐州市豐縣御苑新城拆遷安置社區為個案,采用問卷調查和文獻查閱的方式收集資料,分析動遷社區居民城市融入的現狀和原因,通過思考提出解決動遷社區居民城市融入問題的建議。

       

      對于拆遷安置后居民城市融合的相關問題,其涉及經濟文化、行為習慣、心理變化和身份認同等社會問題,如果拆遷地農民不能夠較好地融入城市中,則會產生許多新的矛盾,從而影響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健康協調的發展。促進動遷社區居民的城市融合是筆者研究的重點。

      (二)研究背景和意義

      1.研究背景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進展,農民的居住地、土地被規劃為城市建設的地方,大批農民失去原有的生活居住之地,被安置在城市小區之中,且安置小區大多位于城鄉接壤的地方,我們稱之為“動遷社區”。這種動遷安置社區雖然處于城市范圍之內,被安置的農民身份也轉變成為城市居民,但是空間的城市化與人的城市化脫節,這種社區既保留農村社區的性質,又加入了城市社區的特質,人們觀念相對滯后,居民的文化程度、生活習慣、現代理念還沒有達到城市化的水平,不能真正意義上融入城市之中。

      再者中國城鎮化進程目前的狀態是土地城鎮化遠遠的超過人口城市化,被安置的動遷社在促進居民城市融合上是有很大的缺失的,整體而言中國的城鎮化是一種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比如目前徐州市豐縣的許多安置小區中的社區服務很是缺乏,社區文化比較欠缺、社區基礎建設水平相對比較低、服務管理更是不到位,甚至許多動遷安置社區之中的服務只有物業給予衛生打掃、環境設施維護的服務,人性化的管理與治理是沒有的。

      筆者認為,對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體系的農村動遷安置社區,如何進行城市化轉型,如何促進居民的進一步融入城市生活,值得我們認真研究。本文以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御苑新城小區的情況作為調查的基礎,結合相關的文獻支持、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材料為指導,對動遷社區居民的城市融合進行研究。

      2.研究意義

      目前國內關于動遷居民的城市融合問題的研究已經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在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使得原有的居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矛盾愈來愈多,對社會的整體發展造成一定的阻力,迫切需要我們正式該問題,重視社會發展過程中人的需求,再者也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由之路。

      對于研究動遷居民的城市融合問題的現實意義也是比較可觀的。最突出的便是有助于緩和社會的矛盾,根據動遷安置社區居民在城市融合過程中遇到的關于再就業問題、文化融入問題、身份認同問題等等的研究以及確切了解他們的需求,給予現實性的建議和意見;再者對于該問題的研究有助于社區治理的一個改革,我們將根據城鎮化進程背景下對動遷居民的影響以及現有社區治理現存的不合理等問題做詳細研究,并結合當地的特色因地制宜的進行改革與建設;最后對于該問題的研究有助于促進中國城鎮化的進程進一步發展,在日趨緊張的城鎮化進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我們需要所面對的,社會的發展承載了每個人、每個社區的發展,因而我們需要將每一部分都照顧到,才能從發展的量變達到質變,推動整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

      綜合以上原因,對于動遷安置社區中居民的城市融合應該成為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那么本文以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御苑新城小區的情況作為調查的基礎,結合相關的文獻支持、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材料為指導,對動遷社區居民的城市融合進行研究。

      (二)文獻綜述

      根據目前各學者對融合問題的探討,本論文綜合分析了社會融合的相關文獻,其中不僅局限于動遷居民的融合,也涵蓋了關于農民工、流動人口等融合問題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根據相關文獻,目前國內學界對社會融合及維度的界定已有初步共識。比如,張文宏和雷開春探討了城市動遷中經濟文化、行為認知、心理變化和身份認同等四方面融合的影響因素;1李培林和田豐關注了農民在經濟、心理、身份和社交四個層面的融人情況和代際差異;2崔巖討論了流動人口的社會融人與身份認同;謝桂華集中分析了經濟融合;3楊菊華、張瑩、陳志光對流動人口身份認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剖析,其中楊菊華提出了有關流動人口的戶籍問題所帶來的身份認同阻礙,以及居住地的改變給家庭帶來的家庭結構的變化和聯系,楊菊華結合國際移民問題思考的有關居民城市融合的主觀意識和本地市民的態度、認同和尊重;4雷曉康、孫嘉臨探討了影響動遷居民城市融合的相關因素,包括人力資本素質、經濟條件、居住情況、政府政策支持以及社會接納度五個方面5。另外,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探討了解決動遷居民社會融入問題的基本思路 ,特別是社區在促進居民社會融入中的關鍵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城鎮化進程中城市融合研究的程度仍舊是有限的,并未深入,城鎮化的發展是一種粗放式的發展,因而對于動遷居民的城市融入是有阻礙的。

      從所查閱的文獻來看,學者們認為,我國動遷社區居民社會融入普遍度偏低,影響城市融合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其是多方參與、多方努力的結果,包括政府、居委會、社區非營利組織以及社區等,再者所涉及的主要因素也是較為多的,包括居住、社區、經濟、心理、社會資本、人力資本、戶籍及健康等等。且根據研究分析了目前動遷居民的城市融合狀況:再就業難、收入水平低、文化格格不入、習慣的差異、身份認同低等。

      已有的研究成果為本文的理論支撐和實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但是其仍有局限性。綜合以上學者的研究分析,目前對于動遷居民的城市融合第一:即使明確了社區融合是多方參與、多方政府、居委會、社區非營利組織以及社區居民在社區融合中角色和作用的分擔,但是具體的建議并沒有探討;第二,對于動遷居民的城市融合過程中的文化融合以及其自我意識的適應過程并未明確。凡此種種,都要進一步分析探討。

      (三)研究設計

      1.研究目標:分析動遷社區居民在城市融合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他們的需求;分析動遷社區居民城市融合的現狀;促進動遷社區居民城市融合的建議。

      2.研究方法:本文以江蘇省徐州市御苑新城動遷小區中的居民為研究對象,文獻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資料。本調查共發放問卷 100

      份,回收 76 份。結合本論文研究的問題,作出的問卷問題,以便研究分析論文。其中基本信息涉及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職業、收入與消費等。以下是問卷對象的基本信息:

      (1)性別:在有效問卷中男性占 46%,女性占 54%;

      (2)婚姻狀況:已婚占 63.16%,未婚占 26.32%,離婚占 9%喪偶占 5%;

      (3)年齡情況:45 歲以下的調查對象占 59.21%,45~59 歲的占 32.89%,60 歲以上的占 7.89%;

      (4)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的占 25%,高中占 40.79%,初中占 19.74%,小學的占 13.16%;

      (5)職業類型:最高的服務業占 36.84%,其次是制造業 23.68%,然后是農林水利占 19.74%;剩余的占比例比較小:金融商業占 5.26%,教育文化業占 3.95%,自營的占 3.95%,其他的占 6.58%;

      (6)家庭收入:2500~4500 元的占 14.47%,4500 元以上的占 10.53%,1800~2500元占 40.79%,0~1800 元的占 34.21%;

      (7)家庭消費:0~800 元占 9%,800~1500 元占 40%,1500~3500 元占 39%,3500以上占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