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露香園路動遷社區居民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綜合該論文對現狀的了解與原因分析,結合以往的研究經驗和不足,筆者將可觀而針對性的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從整體考慮,社區融合是多方參與、多方努力的結果,對于動遷居民融入城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多方考慮:在融合過程中不僅要社區居民在社區融合中發揮其角色和作用,還要發揮政府、居委會、社區非營利組織促成社區融合的主體要求。 (一)加強露香園路社區管理,培養居民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 對于動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以及歸屬感方面不僅涉及政府的相關政策,還涉及居委會、社會組織、社區居民等多方面在社區融合中角色和作用的具體分擔,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各方獲得我們想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等資源。一方面使社區中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組織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可以更好的服務于社區居民,從而達到讓居民對社區有更多的歸屬感和社區參與意識,以服務提升推融合;另一方面,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可以通過社區文化活動來提高,例如在社區舉辦文化娛樂活動、興趣競賽、體育活動等等,來提高社區居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通過社區的文化活動來提高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最后,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建立在對社區的滿意感和歸屬感上,社區的滿意感和歸屬感決定社區居民是否愿意參加社區活動、服務與管理當中來,讓他們主人翁的感覺,政府和社區不再是主導社區治理,這種居民自制意識與形式的加強也是加強居民歸屬感和參與意識的途徑。 (二)提升露香園路動遷居民自身人力資本素質,促進就業以及習慣的根本性融合 首先在教育方面,要重視動遷居民的身體素質、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科學文化素養的城市融入問題。以便促進他們在生活習慣、思想意識、經濟習慣等方面的融入。再者,失地農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就業以及能否獲得穩定的工作收入,他們在如何盡快適應城市生活方面,他們對于城市生活所需要的技能、知識的掌握、文化的適應等等缺乏系統的引導,大多數人進入城市后,面臨失業的狀況。因而讓動遷居民擁有一技之長,進行技能培訓或者有再創業的基礎,是社區的一個重要任務,避免一部分人坐吃ft空的狀態。 (三)完善配套設施,保障露香園路居民的權益,促進其身份認同與平等自我意識的融合 對于動遷居民的保障與城市居民的差別問題,相關部門應該根據他們身份轉變后應該享有的一些權益與保障進行完善、補償,而不是在資源分配上出現不對等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這種資源信息與設施水平的不對等問題,提高他們的身份認同感,避免在身份認同和心理平等上對他們子女的不良影響。 (四)培育普遍信任的鄰里關系,構建互動網絡體系,促進結構性、交流性融合 露香園路社區可以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社區活動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溝通。比如舉辦包餃子,打掃衛生,助老助殘,興趣愛好小組成立等一些積極有意義的活動培育普遍的信任鄰里關系;通過采取各種形式的社區信息宣傳,如發放社區傳單、進行社區工作公示,對改變居民的社區認知、提高社區歸屬感有較好的引導作用。可利用社區網站,社區電子牌,及時的發布一些社區的新聞,好人好事。 (五)加強露香園路動遷居民的市民化教育,提高居民的綜合素質 應加強對于動遷居民的綜合教育,使得動遷居民對社區有更深的認識和認同。另外可以采用所終多樣的教育宣傳的方式,比如通過社區的宣傳欄,讓居民討論確定宣傳欄內容、舉辦社區講座、廣播宣傳等,宣傳整個社區的人與事,同時加強對動遷居民的市民化教育,實行民主化的管理方式,讓居民具有市民化意識的同時,使得他們的綜合素質可以進一步提升。
結語 動遷安置社區是城鎮化進程中發展形成的一種社區,是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的產物,因而會出現諸多有待革新的、解決的問題。安置過程中所涉及的人的融合問題是要重點關注的,它關乎于社會的和諧、人性的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問題,再者各個地區安置情況的不同,發展進程不同,在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要參考整個大環境中的狀況,又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具體分析。最后人的融合問題所涉及的因素比較多,有內部居民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社區管理與環境的原因,甚至政府的政策原因等,因而為全面解決好居民的城市融合問題,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為建造更美好的社會而不懈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