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偶像崇拜概述 要了解二次元偶像崇拜現象,就要從“二次元”和“偶像崇拜”說起。 二次元,本意是指“二維空間”,即可由任意兩條坐標軸構成的平面。由于早期依靠二維平面載體呈現的日本 ACGN 作品的流行,賦予該詞新的文化意義,現常將 “二次元”用于代指所謂的架空、虛擬世界,與之相對的“三次元”則代指現實世界。按照《2015 年中國二次元行業報告》的定義,廣義上的二次元泛指動畫、漫畫、 游戲(以 GalGame 和日系卡牌游戲等為主,包括但不限于此)、小說(包括但不限于輕小說)、虛擬偶像、特攝片、部分電影、部分電視劇以及其衍生同人創作及周邊產品等。二次元偶像崇拜的對象即二次元形象,一般被稱作動漫人物或虛擬人物。 偶像,原為一種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是人心目中具有某種神秘力量的象征物,也指一種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對象。 偶像崇拜,通常是指對任何一種偶像、圖像或物體的崇拜。崇拜者對稱之為偶像的事物抱有極度喜愛的情感,甚至達到狂熱、癡迷等極端程度。二次元偶像崇拜本質上和現實生活中的偶像崇拜一樣,但他們的崇拜主體是二次元形象。這樣的人群一般被稱為粉絲、迷,他們對偶像的情感比愛好者更為強烈沖動。 崇拜者對這種虛擬偶像的崇拜主要從收看偶像表演、消費偶像所屬產品及其周邊、對偶像進行二次創作傳播等行為來體現。 正常范圍內的二次元偶像崇拜和生活中的“追星”相仿,極端情況下的二次元偶像崇拜則可能產生虛實不分、排斥現實、錯誤模仿等影響正常生活的行為,且面臨更沉重的輿論壓力。
二次元偶像生產的特殊性 二次元偶像受存在形式和二次元虛擬世界的文化特色影響,與現實偶像生產、生存發展模式存在差異,作為影響崇拜者選擇崇拜對象的客觀條件,其生產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1)完全依賴角色。二次元偶像的產出及延續相比現實偶像更依賴角色,現實偶像除了依靠本職身份發展,還能嘗試疊加不同身份,比如橫跨影視歌的三棲明星。現實偶像作為獨立自主的個體,可以實現自身個性與演繹個性兼容,即扮演角色來豐富個人魅力。而二次元偶像始終受平面角色和虛擬世界的限制,難以跳脫原定框架,但也因此保持了二次元偶像性質的穩定。 (2)受眾參與生產。和現實偶像的生產流程不同的是,虛擬偶像除了由專業公司與從業人員制作包裝進入市場,還存在由專業公司開發模板,受眾參與生產的模式,如初音未來、LOVE LIVE 等。這種類型的偶像是在投入市場的過程中接受消費者反饋而逐漸成型,受眾參與程度高,更新速度快,展示形式多樣,崇拜者因自我加入而感同身受,容易出現忠誠的鐵桿粉絲。 (3)特性極致化。二次元形象生產者在設計產出虛擬人物時,為了戲劇性的表現,為了人物特征的典型性和個性的鮮明差異,會賦予該形象極致的特性。例如形象性偶像會突出極致或夸張的美丑,人格性偶像為了表現性格特征采取極端甚至出格的行為,成就性偶像被塑造成虛擬世界不可置疑和撼動的典范等。這種極致化幾乎無視了現實偶像市場法則,但因實現受眾心中的理想期望而備受推崇。
本文主要從我國 90 后群體的二次元虛擬偶像崇拜現象入手,分析二次元形象成為偶像崇拜目標的心理因素及其根源,從而探討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新興文化在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意義和影響。 偶像崇拜是人類社會性的一種體現,這種特殊的心理學現象原始于人對大自然神威的崇拜,除了體現出人類對自我及外界的認知和體驗外,亦表達了人們羨慕、渴望、敬仰的情感和追求理想、希望成功的心態。隨著社會變遷和人類意識轉變,偶像崇拜的表現形式和對象也在不斷改變。科學理念的引進使偶像崇拜朝現代形式轉化和延伸,社會元素從單一向多元的進化,使 90 后對偶像的選擇從被動轉為主動,對偶像的消費從接受者轉化為生產者。二次元偶像崇拜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由偶像崇拜分化出的一個具體崇拜現象。 考慮到論題的寬泛性,本文研究的主體聚焦于我國 90 后群體,而 90 后對二次元偶像產生崇拜多發生在青少年時期,因此文本亦是關于 1990 年-1999 年生的青少年群體對二次元偶像崇拜的文化意義研究。該時期對青少年產生顯著影響的二次元文化主要指日本二次元文化,因此文中的虛擬偶像主要限定為日本二次元形象。 日本二次元文化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傳入中國到現在逐漸興起,歷時不到三十年,與其相關的產業、制度、運作交流模式在我國尚未成熟,其中機遇與挑戰并存,而社會各界對待二次元文化及其虛擬偶像崇拜現象處于研究摸索的狀態。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和規范,二次元文化熏陶下的青少年易陷于瘋狂、盲目的崇拜狀態,并做出不為我國主流思想文化所接納的行為,引起外人的反感。而媒體對于其中獵奇事件的報道,有夸大和誤解的成分,用部分極端的崇拜行為現象定義整個群體和文化環境,給 90 后二次元偶像崇拜者貼上了“肥宅”、“亂倫”、“色情”、“暴力”等負面標簽。這不僅不利于正常崇拜者的身心發展,也難以解決文化沖突帶來的各種矛盾,在引起社會恐慌時對文化多樣性造成傷害。 在對前人研究的搜索中,關于“二次元偶像崇拜”、“虛擬偶像崇拜”的領域仍存在空白,但對于“偶像崇拜”這一論題的研究則有多條結果。縱觀“偶像崇拜”的搜索結果,多聚焦于偶像崇拜心理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現狀調查、偶像崇拜與教育。其中對于 90 后偶像崇拜產生的因素,現階段的研究多從成長環境、傳播媒介、心理等方面入手,闡釋了在市場經濟、媒介發展大背景下,新偶像的誕生演變與認同感、歸屬感、本我和超我等心理學說的因果關系。二次元虛擬偶像崇拜也是從偶像崇拜的本源發散出的一個具體思考,因此這些研究成果對于本文具有啟示和參考價值。 本文將針對何為二次元虛擬偶像,90 后群體為何選擇二次元偶像作為崇拜對象,其中崇拜的實質是什么,偶像崇拜心理產生的原因以及二次元偶像崇拜帶來何種影響等問題進行分析,改變社會輿論對二次元偶像崇拜者的偏見和貶義性刻板印象,反思家長、學校、社會對青少年心理關懷引導的缺失,為指導二次元文化產業與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形成相得益彰的發展生態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