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三億論文網 > 免費資料 > 參考文獻 > > | 實習報告 | 開題報告 | 寫作技巧 | 任務書 | 謝詞致謝 | 答辯資料 | 調查問卷 | 參考文獻 | 免費論文

      二次元的世界

      更新時間:2018-06-05來源:www.628tf.com 責任編輯:三億論文網

       二次元偶像的崇拜者之所以把虛擬人物當作自己的偶像,一般是在與現實做出比較后產生的選擇。筆者將這些比較后產生的優(yōu)勢,以及基于二次元文化特殊性所形成的交際環(huán)境定為 90 后選擇二次元偶像的原因,列舉如下:

      1.完美化

      二次元偶像經由人工制作而生,創(chuàng)造者往往會賦予其近乎完美或純粹的設定,而這些設定具有穩(wěn)定性,不會出現自主改動,因此可避免偶像因主觀能動性做出崇拜者所厭惡、反對的行為,也不易受客觀因素的影響而變質。

      舉例來說,虛擬偶像不會出現酗酒、吸毒、出軌等人品污點,也不會受時間、疾病或其他因素影響——容顏不再、生老病死,或因國家政治、市場潛規(guī)則做出犧牲和妥協。相較網絡和自媒體普及后走下“神壇”的現實偶像,虛擬偶像不會破壞初始屬性使崇拜者產生心理落差和自我懷疑。作為低風險的情感投資對象,它的穩(wěn)定性與完美化是崇拜者所青睞的。

      2.成本低而門檻高

      表現在付出的成本低和“入圈”的門檻高。二次元偶像崇拜的基礎,通常建立在該形象所屬的作品上。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和早期版權法規(guī)的不完善,人們可以通過同好①交流等免費形式獲取資源。虛擬偶像間少有行業(yè)競爭,不需要崇拜者和現實追星一樣在專輯、演唱會、收視率上付出資本換取偶像事業(yè)的生存發(fā)展,崇拜活動可以實現零成本。但隨著崇拜者感情升溫,市場運營模式和版權意識逐漸完善,正規(guī)渠道獲取資源也需要交付一定費用,而狂熱的崇拜者更不惜為文化娛樂消費一擲千金,用金錢量化喜愛程度以達到應援、支持虛擬偶像的目的。

      盡管普通的二次元偶像崇拜的成本較低,適合廣大沒有經濟收入的青少年群體,但二次元文化這個圈子卻有自身積累形成的規(guī)矩和門檻,一般從早期社區(qū)論壇的版規(guī)演化而來,用于規(guī)范“圈內”交流環(huán)境和社交禮儀,保持聚集性和排外性的共存。而這種準入門檻,是無法通過了解一部作品或一個人物達到的,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學習,只有三分熱情、年輕莽撞的崇拜者,是不被這個圈子接納的,甚至被嘲諷為

      LULI②、萌二③、小學生④等。這種高門檻的準入規(guī)則,避免了同好間出現類似三次元粉絲圈的掐架亂象。但自從日本動漫引入我國大眾傳播平臺,受眾人群大幅提升,這個高門檻所鑄守的保護線正逐漸被瓦解。

      3.時間穩(wěn)定性

      二次元偶像因為作品更新時間的固定性,容易被崇拜者掌握出現時機。現實偶像受行程、檔期、個人狀態(tài)等多因素限制,曝光度難以掌握,高峰低谷變化明顯,為了第一時間掌握偶像動態(tài),需要犧牲崇拜者原本做好的個人時間安排,對于學生群體占大多數的 90 后來說,難以自由調節(jié)課業(yè)生活和追星的時間。二次元虛擬偶像一般不會有私人行程安排,崇拜者可以根據劇情脈絡和更新時間來推斷偶像的出鏡時機,而這種周期性更新的動漫作品是有固定篇幅的,因此青少年可以自主安排偶像崇拜活動的成本付出,這種在時間規(guī)劃上處于主動地位的感覺也是虛擬偶像帶來的便利之一。

      4.代入感強

      二次元偶像虛化了實體,也因此可以擁有更多屬性。而創(chuàng)造者在制作二次元形象時留給受眾很大的想象空間,使受眾在參與構建虛擬偶像形象的同時將自我代入其中。日本主流動漫尤喜以青少年為主人公展開劇情,使同樣是青少年的受眾感同身受。對于步入社會的青年 90 后,充滿少年朝氣的主人公是他們脫離現實煩惱、回歸青蔥歲月的理想寫照。 

      5.滿足幻想

      二次元偶像的虛擬性,使其二次創(chuàng)作更加容易。二次元偶像崇拜的情感延續(xù)和傳播很大一部分依賴二次創(chuàng)作,即同人創(chuàng)作。同人作品通常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和補充,在這過程中,生產者也是接收者,因此他們很清楚自身需求與愛好取向,以此二創(chuàng)下的虛擬偶像則更貼合理想狀態(tài)。

      另一方面,虛擬偶像不會因二次創(chuàng)作產生個人意見,同人作品也不會因題材或尺度問題給偶像造成困擾,崇拜者在滿足幻想時自主發(fā)揮余地更大,所受束縛更少。

      當前對二次元虛擬偶像崇拜的幻想,主要分為兩種情況:(1)將自己幻想成偶像的身邊人,比如男女朋友、兄弟姐妹等。崇拜者會根據自己的日常行為聯想虛擬偶像陪伴的場景,或者更深入地想象一些親密曖昧、甚至色情暴力的畫面。由于是二次元虛擬偶像,即使在幻想中產生背德、犯罪等傾向,“二次元”、“虛擬人物”帶來的自我慰藉,可以成為逃避現實社會道德法規(guī)約束的借口,減輕崇拜者幻想時的罪惡感,也避免了意淫現實偶像時可能會觸及的雷區(qū)。

      (2)將偶像與其他二次元形象配對,組成 CP(Couple),一般用于幻想喜歡的角色們的戀愛互動。這類崇拜者站在二次創(chuàng)作的立場上,對虛擬偶像有創(chuàng)作者一般的寄托與喜愛,經常把虛擬偶像看作自己的孩子,在配對與描繪故事發(fā)展時會有為人父母的感受,一方面在幻想的CP 互動中獲得趣味與滿足,并樂此不疲地挖掘可供幻想二創(chuàng)的素材;一方面又將 TA(虛擬偶像)視為自己的孩子,不愿 TA 結婚、不愿與他人(其他二次元形象)分享。實際上崇拜者正通過這種幻想,用心中的完美人物實現自己的理想愛情觀、家庭觀,個中換位糾結的情感和獨占欲,也影射了他們對現實的思考及情感的渴望。

      同時,二次元虛擬偶像的 CP 創(chuàng)作相較 RPS(Real Person Slash,真人耽美向)創(chuàng)作可謂心甜意洽,角色關系穩(wěn)定,故事走向可操控,較容易達到崇拜者心中的理想狀態(tài)。而真人偶像因為牽扯到現實和利益往來等關系,影響了崇拜者對純粹完美情感的描繪和向往。

      6.說教意味淡化,啟示意味增強

      與精神信仰和非娛樂性質的偶像崇拜相比,二次元偶像不擔負宣傳教義的責任,也鮮少以社會主流標榜的導師形象出現,他們的精神思想、意志品質、人格魅力都由作品本身的故事來演繹,這些內在文化元素被融合在劇情和角色設定中,受眾在接受二次元角色所傳播的信息時,既可以接收到創(chuàng)作者所傳達的理念,也可以根據自身思考來解讀角色行為,評判故事發(fā)展,發(fā)掘其背后的內涵。

      這些信息通常是正面積極的,以日本漫畫三巨頭的《火影忍者》《海賊王》《死神》為例,他們無不以少年為理想、友誼、道義而展開青春熱血的奮斗為主線,來傳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事理。盡管這種奮斗主要是通過戰(zhàn)斗形式來展現,但受眾不僅僅只看到動作場面,還會隨著人物經歷看到更多用漫畫圖片與漫畫語言來表現的人性與精神內涵。其中崇拜者的理解會更深入,更感性化。

      崇拜正面偶像者,可以從偶像身上看到堅韌、勇敢、永不放棄等主流文化致力傳導的價值觀,甚至依靠自我發(fā)掘來解釋作者并沒有想到或并非主旨的內容。崇拜偶像以反面角色出現者,大都也能在普世價值觀的引導下,或結合作者慣用的“洗白①”手法進行正面解讀,運用反向思維來推導出正確的寓意。

      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厭惡現實中照本宣科的說教,但接受以自我思考的角度收獲的啟示,在娛樂性崇拜活動中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精神升華,既是對自我定位的認知過程,也得到了情感共鳴的充實和滿足。

      7.共享和獨享的平衡

      二次元虛擬偶像的平民性和虛幻性創(chuàng)造了一種共享與獨享平衡的氛圍。由于崇拜者了解偶像、產生情感的過程是獨立完成的,容易產生獨享心理,表現為偶像打上私人性、專屬性標簽。而偶像的虛擬性使崇拜者明白真切的獨占是不可能的,因而減輕了嫉妒心理,反而樂于分享獨享時的快感,在與他人共鳴中達到一種群體共享的和諧。

      但在三次元偶像崇拜者群體里是比較忌諱這種獨享心理的,如果有一個粉絲得到與偶像獨處或者得到偶像特別關照,那么這個個體很可能因為分享了這種喜悅而遭到攻擊。2014 年有新聞報道某富商借代言活動,讓其女有機會接近自己的偶像,但當女孩在網絡上分享合照后,粉絲群起而攻。粉絲的憤怒點在于偶像的共享規(guī)則被打破,當有人可以憑借財力、權力等其他方式獨享自己的偶像時,崇拜者潛意識認為的公平原則被破壞,偶像與崇拜者間神圣的精神距離感被現實物質玷污,促使他們把嫉妒、失落等負面情緒化為對獨享者的攻擊,這就是所謂的飯圈①糾紛起因之一。

      二次元偶像崇拜者在共享和獨享之間擁有較寬松寧靜的空間,鮮少因此引發(fā)紛爭,成為眾矢之的,陷自身于風口浪尖。這樣省心的飯圈環(huán)境,正是二次元虛擬偶像獨有的屬性所帶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