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三億論文網 > 免費資料 > 參考文獻 > > | 實習報告 | 開題報告 | 寫作技巧 | 任務書 | 謝詞致謝 | 答辯資料 | 調查問卷 | 參考文獻 | 免費論文

      二次元綜合癥

      更新時間:2018-06-05來源:www.628tf.com 責任編輯:三億論文網

       1.對作品、角色的癡迷

      對作品和角色的癡迷是引起崇拜最本質的源頭,正因為喜歡、迷戀某部作品、某個角色,崇拜者才會對其產生強烈情感,最終達到崇拜的程度。

      其中,光環效應對于選擇崇拜對象產生很大影響。光環效應是指當認知者對某人或某物的某種特征形成好的印象后,他還傾向于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在二次元虛擬偶像崇拜中,表現為自身并沒有明確意向去選擇具體偶像,但因為某個作品好,而給予作品中的人物好評,將其選定為值得崇拜的偶像;或者因為某人物身上有一方面獲得自己的認可,而推斷這個人物各方面都值得欣賞和追捧。然而這些好壞標準,有時由崇拜者的價值觀和興趣取向決定,具有主觀性,有時受他人評價和外界口碑影響,是崇拜者害怕受到孤立而選擇服從大流的體現。

      2.對制作方的迷信

      部分崇拜者對二次元偶像的崇拜是基于特定的制作方,因此他們崇拜的實質是制作方制作水平與業界名聲。這些崇拜者對喜歡的制作方有先入為主的好感,進而再產生接收信息的行為和選擇二次元偶像的偏好。

      例如以《全金屬狂潮》《涼宮春日的憂郁》《K-ON!》聞名的京都動畫(株式會社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明朗細致的畫風擁有明顯的“京都”特色,尤其擅長刻畫校園故事與少年少女的成長歷程,使該公司作品具有極強辨識感。

      因前期成功地將輕小說、漫畫動畫化,所以許多原本僅是原作粉絲的受眾,在肯定了京都動畫的實力后,也會陸續接受公司后期開始制作的原創動畫,并根據季番更新追捧不同的二次元偶像。當京都動畫放出預告時,他們會表現出“京都必追”的傾向,哪怕動畫題材并非他們喜歡,或者成品效果未知,他們也會因為信任制作方而采取關注、贊許甚至追捧的態度。

      對制作方的迷信往往為虛擬偶像崇拜打下基礎。其中制作方還可以細分:信奉制作公司,尤其是風格保持一致,在特定類型或領域中獨占鰲頭的制作方,如崇拜機戰偶像的人往往也極為推崇以機戰番而聞名的骨頭社;信奉編劇,對特定編劇筆下的角色抱有更大興趣和包容心,如擅長“致郁系①”的虛淵玄操刀的作品,其設定中十惡不赦的角色、慘無人道的行為也能獲得崇拜者的偏愛,而這股喜愛往往源于對編劇能力的信任,相信編劇的謀篇布局都有自己無法想象的深意和妙處,但有時會陷入盲目肯定而不自知;信奉導演、監督、配樂等,被具體某制作人風格征服的崇拜者,會對他所參加的作品抱欣賞和敬佩態度,所崇拜的偶像通常是其代表作的主人公。在提及偶像時總會伴隨制作人之名,因而隨之產生驕傲自豪的情緒,如人們對宮崎駿式、新海誠式主角的崇拜,越到后期越大原因是將該導演流派當做信仰。

      3.對聲優的喜愛

      二次元形象從平面圖像變成活靈活現的虛擬偶像,很大程度上也歸功于聲優的演繹。聲優是日語中對聲音表演者的稱呼,即配音演員,他們隱居幕后,主要演繹語音效果。

      部分崇拜者對二次元偶像的崇拜實際是對其聲優崇拜的一種延伸,但若將其完全歸于崇拜配音演員,又達不到追崇現實明星的程度。

      最典型的“中毒”現象即 ACGN 界廣為流傳的“釘宮病”,全稱釘宮氏病毒過敏性腦膜炎。大部分的患者都以釘宮理惠所配音的角色為媒介而感染,發病。發病癥狀諸如產生幻聽和上癮般的依賴,以此來形容對日本聲優釘宮理惠的聲音及其所演繹的角色達到狂熱喜愛,以至于聽到釘宮辱罵也會興奮的極端表現。

      聲優對虛擬人物的成功演繹包括將人物性格特征通過聲音完美展現,并成為這些元素的完美范本,正如釘宮與“蘿莉”、“傲嬌”這些標簽性詞語緊密相連。崇拜者對虛擬偶像的認知過程,基于聲優提供的范本印象,在有先例的情況下,對特定聲優所配音的角色會有先入為主的喜愛。

      聲優扮演介于現實和虛幻邊緣的角色,崇拜者在喜歡聲優超過虛擬偶像時,即表明他們意識到逃避現實的荒謬性,但又不愿完全回歸現實,最后選擇折中,將崇拜情感分攤于聲優以表現對這種心理困境的妥協。

      4.對同人制作及其制作者的追捧

      網絡發展帶來偶像崇拜形式的新變化,崇拜者由個體向社區轉化,行為由消費向生產轉化,因此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二次元偶像崇拜者們會自發組建社交圈子,每個圈子里具有一技之長、熱衷同人創作并且水平優秀的人作為生產型崇拜者,在生產過程中展現出更多自己的思考和訴求,有時因專業性贏得單純消費型崇拜者的敬仰,有時因具化了普通崇拜者無法表達的情緒而被奉為意見領袖,其喜好、思維容易被當成范本或者崇拜情感的補充,左右部分崇拜者的意向。

      這些崇拜者的情感走向并非自發,而是跟隨圈內達人而變動。以微博上擁有 42萬粉絲的同人畫手查理為例,2016 至 2017 年間較多發布 A 作品同人圖,而 2017 年后開始轉戰 B 作品,兩種同人作品下的關注者有很大重復率,且這些關注者的喜好傾向變動也與此畫手一致,留言顯示有的關注者正是因崇拜該畫手才有接觸和喜愛相同偶像的情況。

      當前后關注的作品在畫風、劇情、內涵方面差異巨大甚至相對立,崇拜者也會盡力屏蔽這些可能對自己認知帶來偏差的元素,唯同人和同人制作者是從。某些情況下,同人創作將原作的設定完全改變只保留外形,崇拜者崇拜的對象其實是自己設計出的一個偶像。

      這種崇拜心理實際上已非對原作偶像的崇拜,而是對權威人士和理想對象的盲從。有些時候崇拜者甚至分不清同人與原作誰本誰末,站在同人創作的立場上批評原作不符合自己的預想,帶有對同人作者強烈的個人崇拜色彩,以及極度的自我中心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