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講的是:準生二胎政策-解決二胎家庭青少年同胞接納度低的建議 1.發揮家庭的良好作用 跟孩子講道理,遠遠不如“言傳身教”。作為有兄弟姐妹的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應在孩子面前營造兄友弟恭的和諧氛圍,讓青少年沐浴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在孩子面前有一個好的示范作用。對于父母而言,應努力為孩子提供和諧的成長環境,減少無謂的爭吵,盡可能以溝通代替爭吵。 凡要生弟弟(妹妹),第一個孩子就一定會不滿。而這個時候,作為父母不應該忽視或故意逃避長子女的嫉妒、不滿等一些異樣情緒。過度的逃避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更加惡化親子關系和同胞關系,使其社會性無法健康發展。可以利用社會工作的聯合家庭治療模式,在認知方面讓家長和青少年學會換位思考。家長在選擇要第二個孩子前應該站在長子女的立場為其考慮,與孩子進行充分的交流,改善親子關系;在情緒方面,讓青少年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冷靜理智地思考,而不是做出過激行為,傷害自己和自己的家人。 2.強化家校合作,實施綜合教育 對于7—12歲的青少年來說,學校教育指的就是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的教育。處于勤奮與自卑的沖突這一階段的孩子往往將老師的話奉為圭臬,常常能從孩子那里聽到這樣的話:“我們老師說了……”。可見學校與老師在這一階段青少年同胞關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和學校應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關系,學校、老師除了關注青少年在學校的表現,也要重視其家庭關系。 可以利用行為治療模式,老師可以在認知方面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處于成長的關鍵期,要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在情緒方面選擇適當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在媽媽懷孕期增加媽媽的負擔是不明智的行為,讓他們意識到這是對媽媽的心理傷害,應該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行為方面,老師應引導青少年學會有效和他人交往的方式。有研究表明,每天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游戲玩樂,不僅能夠增加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相處的機會,增加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還可以使得年齡小的孩子可以模仿哥哥姐姐的行為,年齡大的孩子可以學習如何照顧弱小,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3.營造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同胞接納度的社會環境 眾多影視劇和綜藝節目充斥著對家庭爭吵、兄弟反目、親子同胞關系緊張等夸張、負面信息,這些消極文化和不良信息都會對青少年的認知產生影響。辨別能力較低的青少年會將影視劇的內容聯系到現實生活中,從而造成作為長子女的青少年對弟弟(妹妹)產生排斥感。 青少年的同胞接納度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事。作為大眾傳媒,應堅守輿論陣地,少傳播、不傳播虛假負面信息,避免混淆了青少年的視聽,從而誤導年幼且辨別能力較弱的青少年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家長要及時鑒別大眾傳媒中會誤導青少年的信息,同時政府部門也應加強文化監督,多引進利于青少年同胞相處的影片,讓青少年認識和同胞兄弟姐妹相處的正確之道,從而使其社會性得到健康發展。 可以利用理性情緒治療模式,在認知方面改變青少年錯誤的認知,糾正他們認為弟弟妹妹的出生會使自己受到威脅的錯誤的認識,讓她重新認識到擁有手足同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手足同胞也是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爸爸媽媽以外和自己最親的人。在行為方面,引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7—12歲的青少年在這一階段正不斷地擺脫家庭的影響并更多地接受學校與同伴的影響,所以在影響青少年同胞關系的眾多因素中,皮亞杰等一些理論家認為,同伴對青少年的發展起到了和父母一樣甚至更重要的作用。①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出現攻擊、怯懦等風問題行為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缺乏可能導致其同伴關系較差。而同伴拒絕也會使青少年同胞接納度變得更低。 (二)提高二胎家庭青少年同胞接納度的積極意義 1.對日常的社會互動產生積極影響 同胞是青少年除了父母以外最親的人,7—12 歲擁有同胞的青少年在放學以后和同胞呆在一起的時間,遠遠多于和其他人相處的時間。除此之外,由于孩子們會在同樣的家庭背景下接受到同樣的教育方式,并共同延續家族傳統,因而即使成年以后他們位于不同的城市,這些童年時就被打下烙印的回憶、情感和責任等都會貫穿其一生。孩子們之間關系和睦,那么他們在對外的社交行為中應該也會表現出和善的一面。 2.為社交能力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由于孩子們每天都在交流著,共享著同樣的家庭規則,并且擁有特殊的情感關系,因此能在這一環境中展現出與其他環境所不同的社交能力。同時,有相當多的研究表明,孩子們能從和兄弟姐妹的社會交往中學會社會認知技巧,展現出親社會(而非反社會)的一面,包括如何解決沖突、換位思考、提供情感支持,以及調節情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