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邊緣區人居環境現有的諸多困境,追根溯源,是由我國城市邊緣區人居環境的特色性質——二元性導致的。[ 何興華. 中國人居環境的二元特性. 城市規劃. 1998,22(2):38-41.] 歷史上,我國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催生出一種獨具特色的、分割發展地區的制度——城鄉二元制。城鄉二元制具體體現在經濟和社會兩方面的二元劃分。該制度以城鄉二元的戶籍制度為核心,以不同戶籍為依據,對個人的就業、福利和生產生活資料等方面進行政策區分。這種政策區分人為地割裂了城鄉關系。受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影響,我國發展成一個城鄉間人居環境差異巨大的國家。 由城市化所導致的邊緣區人居環境的改變十分復雜。由于同時接近城市和農村,邊緣區的人居環境兼具城鄉的特性。在邊緣區這個交錯地帶中,城鄉二元不可避免地產生激烈碰撞。從本質上講,城市邊緣區的二元體系,是一個紊亂且不存在主流文化的系統。在這個地區中,各方勢力激烈競爭,新事物層出不窮,好壞參半,魚龍混雜。 (一)空間的二元性 城市和農村這兩個板塊,在名為邊緣區的接觸點上相互作用。這兩者合力的結果就是城市化。受合力作用,邊緣區的最終歸宿,是成為市區的一部分。邊緣區市區化的同時,在即將誕生的新城區和還未轉化的農村之間,新的邊緣區又開始生成。由此可見,城市邊緣區的存在具有動態性和連續性。城市邊緣區長期處于待開發狀態,所以它的土地利用變更頻繁。一方面,我國現有的土地管理制度,在城鄉之間差異巨大。又因為難以進行合理規劃,一種典型的住宅二元性表現實體——“城中村”普遍出現。另一方面,城市遷入人員、原住民及外地人員集聚在邊緣區,不同的住房需求也會導致住宅形式的二元性。 當今社會,住宅已經成為衡量個人財富、權利和社會地位的一個重要標準。住房的差異直接體現住宅功能的異化,人在社會中的進一步表現出不平等。 首先,本文將城市住宅的分層看作另一種意義上的二元性。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導致住宅分層的二元分化,這是窮人區和富人區并存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以一種畸形的方式繁榮發展;另一方面,由于房價的飛漲,普通百姓大多買房吃力甚至買不起房。 其次,城市邊緣區的住房制度同樣存在二元性。這種二元性是由城鄉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造成的。城市和農村住宅的建設,在組織、投資、用地、規劃和建設技術上,都存在巨大差異。邊緣區既是房地產開發的熱點地區,又是農民居住點的散布地區。兩種不同需求的住宅不僅在建筑形式上迥異,其室內環境也毫不相同。因為邊緣區的最終歸宿是完成城市化,所以這種農宅與新開發的城市化小區交叉并存的現象,在規劃上不能與邊緣區規劃接軌。近年來,城市邊緣區的開發再次升溫,為了避免住宅交叉并存的現象,對農宅進行拆遷安置、建立安置小區成為政府普遍使用的手段。然而,拆遷安置小區雖然改變了傳統的農村式住宅環境,但由于它的規劃建設不當,住宅二元化仍然進一步加重。 (二)人口構成的二元性 同空間角度相似,邊緣區的最終人口構成,也是各外力的綜合結果。中心城區人口的離心遷入、外部農村人口的向心遷入和原住民人口的穩定,促成了現有的人口構成。[ 孫洋,嚴文復. 中國城市邊緣區發展現狀及對策[N].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4,10(1):68-71]由于合力作用,相比于其他城市社區和鄉村社區,邊緣區的人口構成更加復雜。這就是邊緣區人口組成所體現出的二元性。在對城南新區的調查中,邊緣區的常住居民主要有:流動的務工人員、高職園區的求學人員、南部郊區遷入的原住民、安置小區住戶和自北城區遷入的市民。 首先,市民和原住民在收入來源上存在差異。在外緣區,雖然住戶離開了土地,但是他們仍與市民有著本質區別。普通市民大多通過工作薪酬來獲得固定收入。不同于普通市民,這些居民以房屋出租或其他商用為主要經濟來源。例如,在距離高職園區較近的拆遷安置小區,大量住戶對房屋進行商業改造,建立起吸引學生群體的廉價簡易旅館。其次,市民和原住民在生活方式、收入水平、文化習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最后,同前兩類居民相比,外來流動人口對城市的歸屬感最低。外來人口,尤其是農民工,由于在生活背景、經濟收入、傳統習俗等方面的差異,更容易選擇在邊緣區,而不是中心城區定居。這種外來人口的流動選擇有明顯的利益導向性。外來人口雖然會與城市發生不同程度的互動,但是社交活動主要存在于老鄉和工友之中,無法生出類同本地城鄉居民的強烈歸屬感,也無法對城市產生深厚感情。這樣復雜的人口構成,也會使社會治安問題突出。 復雜人口構成導致的社會問題和農民的市民化問題日益凸顯,城市邊緣區如何健康、持續發展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妥善安排各類居民的“市民待遇”,是城市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三)生活和文化心態的二元性 人口城市化的主要包含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轉化。從鄉村社會轉向城市社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無法一蹴而就的。對比于土地利用和空間上的快速城市化,邊緣區的社會文化的轉變則是一個更為漫長的過程。 拆遷安置區是集中體現生活和文化心態二元性的典型地區。安置區由當地政府強制推動建立,是一種過渡性社區。生活在安置區的居民,個人身份由農民變成市民,住宅由農家雜院變成具有城市特征的公寓或別墅。然而,表面身份和居住方式的轉變并不能證明住戶已經成功市民化,其所在社區也不會是一個成熟的城市社區。www.628tf.com 在生活習慣上,一方面,由于無所不在的城市化的發展環境,原住民開始逐漸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原住民依然保留了農村傳統的生活習慣。 經過十年的規劃建設,城南新區已建成多個拆遷安置小區。安置區的原住民基本已經脫離農業生產,但并沒有迅速轉向第二、三產業的生產。例如,在新區的安置別墅區里,原政府規劃建設的草坪被大規模翻開松土。小區的住戶沿襲了自給自足的生活習慣,在草坪上種植瓜果蔬菜,定期澆水施肥。盡管在小區的不遠處,供給新鮮蔬菜的大型綜合超市陸續建立完善,住戶仍然傾向食用自己種植的農產品。由于草坪的翻動和施肥等農業生產活動的延續,小區的人居環境與農村人居環境無異。夏季炎熱時節,空氣中惡臭蔓延,蚊蟲肆虐,安置小區名存實亡。 在社會關系上,一方面,由于現代的城市生活滲透,居民的社會關系開始體現出協作和競爭關系;另一方面,傳統的宗族、血親關系仍然在人際交往中舉足輕重。 在文化心態上,一方面,居民的文化心態向城市生活靠攏,開始能夠接受一部分城市的開放性文化;另一方面,他們仍然保留著傳統的封閉保守的文化心態。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后,這些居民處在城市和農村文化的夾縫中,他們的生活呈現出無序的狀態。當邊緣區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原住民會逐漸放棄原有的文化心態,但這不能代表他們已經適應了城市文化。環境的改變是城市化的第一步。由于生活和思維方式的轉變而導致的社會屬性的改變,才是人口市民化的本質。 (四)社會管理的二元性 長期以來,由于城鄉分離的管理體制,邊緣區各部門的管理權限十分混亂。這些管理權限在城鄉之間的交接也十分混亂,區內管理因此變得被動。[ 高峰.長沙市邊緣區人居環境現狀分析與調查研究[D].湖南大學,2007] 城南新區所覆蓋的地域,一部分屬于亭湖區管轄,另外一部分屬于鹽都區管轄。從長遠角度考慮,作為一個只有經濟職能而沒有行政職能的新區,管理責權的劃分模糊會嚴重阻礙城南新區的持續發展。一方面,面對管理區域的變化,經濟利益格局會發生進一步轉變。農村政府會因此放棄對外緣區外圍農村區域的投資意向。另一方面,由于行政區劃的調整遠滯后于經濟區劃的調整,城市政府也不能及時對各管理部門進行配套安排。隨著城南新區的發展,區內土地利用將頻繁變更,原住民的身份發生轉變,外來的流動人員進一步遷入。這些變化會加大邊緣區的管理難度,產生更多的矛盾和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