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三億論文網 > 免費資料 > 參考文獻 > > | 實習報告 | 開題報告 | 寫作技巧 | 任務書 | 謝詞致謝 | 答辯資料 | 調查問卷 | 參考文獻 | 免費論文

      英國推行綏靖政策的原因

      更新時間:2018-12-14來源:www.628tf.com 責任編輯:三億論文網

       “綏靖政策”指的是對侵略者進行妥協退讓,用損害弱國利益以及割讓本國領土、主權等方式,以謀得茍安、求得和平的外交政策 [1]。20世紀20-30年代,英、法等國推行綏靖政策,對德、意等侵略者姑息、縱容,以犧牲弱國利益為代價,來滿足德、意侵略欲望,以此獲取本國安全。在眾多推行綏靖政策的國家中,英國表現的十分積極。一戰后,英國面臨著經濟實力削弱、國際地位下降、國內外形勢日益嚴峻、和平主義思潮泛濫等諸多問題。在這些因素的相互影響下,英國開始推行綏靖政策。

       

      英國推行綏靖政策的原因

      (一)經濟實力衰退

      經濟對于每個國家而言,都是繁榮發展的根基,英國經濟實力的倒退,成為它推行綏靖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戰中,英國雖屬戰勝國,但是戰爭的破壞性嚴重削弱了英國的經濟、軍事實力,戰后,國內外對商品需求劇增,要求增加生產量,煤礦、紡織、冶鐵等是英國工業的基礎,但是由于沒有進行設備更新,沒有改進工藝,使得工業增長的速度相當緩慢。煤、鐵等產量都大幅下降,工業水平大大低于歐洲別的國家。1929-1933年,經濟危機蔓延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英國經濟嚴重受創,禍不單行,1938年又爆發了經濟危機,這次危機給英國帶來的危害更加嚴重,煤、鋼產量都減少,生鐵產量、棉花消費量也都減少了20%。經濟危機也影響到了英國的對外貿易,進出口比額都下降了近10%。英國的工業比重與貿易比重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顯著下降。英國經濟遭受巨大沖擊,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也不斷變動。英國由最先的債權國,直接成為了債務國。國家債務上升72億英鎊,英國的國外投資損失了10億英鎊,商船損失高達70%[2]。

      沉重的戰爭使英國損耗巨大。嚴重的經濟損耗,使得英國必須將精力著重放在經濟恢復與發展上。而重整軍備被英國看做是阻礙經濟發展的障礙。因為發展軍備事業主要要考慮到兩點,一是重整軍備計劃要與發展經濟相協調,不能阻礙對外貿易的發展;二是進行經濟預算撥款時首先要確保防務的安全[3]。要開展一項重整軍備的計劃,要有充足的經濟作為支撐,要有足夠的外匯作為儲備,還要有強盛的對外貿易作為發展。所以說發展軍備力量,進行軍事活動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可是英國的經濟實力難以同時承擔復蘇經濟工作和發展軍備力量的重任,領導者們也認為財政和經濟危機是最需解決的問題,其它問題都要靠后。即使英國領導人清楚德國會嚴重威脅到英國經濟發展、國家安全,但他們還是幻想十年無戰事,并將此作為軍事政策的指導思想,且減少軍備開支。

      外交政策需要以充裕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治作為后盾,可是英國經濟實力的衰退,使其處于戰略守勢地位,所以他們渴望能通過懷柔的綏靖政策來獲取和平并恢復、發展經濟。

      (二)國內外形勢嚴峻

      英國經濟上的危機也引發了政治上的動亂,具體則表現為國內矛盾的激化和各種工人運動的開展。國內矛盾激化的主要表現有:1.英國各黨派之間在外交事務上有著明顯的分歧:以張伯倫為首的一派勢力崇尚和平,力圖避免戰爭,張伯倫政府所提倡的綏靖政策也得到了左派勢力的支持,在議會中成了多數黨,影響也最大。以丘吉爾為首的右派勢力認為和平需要通過戰爭來獲取,主張要鞏固發展軍備。除了這兩派外,還有部分工黨和自由黨,他們既不支持張伯倫政府的主張,又不支持鞏固發展軍備的計劃。三派之間長期不和,使得張伯倫政府無法集合全部力量來共同抵御德國。2.20世紀20年代,由于物價大幅下跌,失業現象嚴重,失業人數達百萬之多,工會還面臨諸如要用生手代替熟練工人、與共產黨競爭等問題。政府各黨派也都在為英國未能恢復到戰前水平而感到憂慮不安。到了30年代,失業形勢依然嚴峻,全國失業人數高達300萬人,平均失業率達到22.2%,在傳統的工業部門,如煤炭、冶金等行業,失業率更是高達61%[4]。嚴重的失業問題使得游行示威和罷工斗爭接連不斷的開展。矛盾激化的重要表現還有一個就是工黨執政,這嚴重破除了英國傳統的由資產階級兩黨交替執政的局面。英國國內事務繁雜棘手。“除了在外交事務中面臨著經濟問題的困擾,我們將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國內問題上”[5]。

      英國是個殖民地國家,其構成主要有三個部分:英國領土、自治領地、殖民地。殖民地體系的崩潰,對它而言是個巨大打擊[6]。印度、土耳其都發生規模壯大的反英運動,且加拿大的離心傾向也愈加明顯。在對外事務中,英國一向都很重視和自治領間的關系,一方面是因為自治領地區可以帶給英國巨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在政治上,自治領可以充當英國堅強的后盾。但是在20世紀20-30年代,兩次大的經濟危機使得英國政局動蕩不安,內閣成員也經常更換。這些問題都使得英國不得不把注意力轉移到處理內部事務與維護英聯邦的安定上,而忽視了國際瞬息萬變的局勢。政治上的動亂,使得英國開始推行綏靖政策。

      過去,英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它的霸權政治影響深遠,英國推行綏靖政策主要是想維護其霸權地位,為此甚至不惜犧牲弱國利益,損人利己。英國對國際形勢的不正確估計,使它奉行的綏靖政策幫助和發展了法西斯勢力,造成的嚴重后果就是減弱和克制了可以抵御法西斯的力量。

      (三)對社會主義蘇聯的畏懼

      從意識形態來看,www.628tf.com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而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對蘇聯常保持著高度警惕,總是畏懼蘇聯會進攻自己,取代它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地位。1917年,第一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蘇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正式確立。此后,蘇聯與西方關系開始變得疏離。社會主義性質的蘇聯建立后,各殖民地反抗運動時不時地開展,這對帝國主義是個沉重的打擊。在英國,工人運動不斷發生,還出現工黨執政局面,這給資本主義制度的英國帶來極大恐慌。英國厭恨法西斯主義,卻不擔心法西斯主義會給資本主義制度造成重大傷害,但是卻懼怕共產主義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帶來社會制度的變更。而且,在英國不知情的情況下,蘇德兩國秘密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公約》,英國恐慌兩國簽訂條約后,彼此之間的關系會好轉,如此,就會使得德國轉變原來的進攻路線,開始向西方進攻。在經濟衰退、蘇聯威脅、法西斯震懾的多重困境下,英國試圖通過綏靖政策來挑起蘇德戰爭,這不僅助于消滅社會主義的蘇聯,也利于給自己贏得發展經濟和和平生存的環境。

      (四)和平主義思潮泛濫

      一戰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巨大劫難,給人們的生活、生產都帶來嚴重的危害。在連續四年多的抗戰中,英國死亡人數近74.4萬人,受傷人數更是不計其數。還有約3000多人是受到空襲而傷亡。大戰期間,轟炸機、潛水艇等新型武器都被用來作戰,對于傳統保守的英國人來說,這給他們平穩的生活帶來巨大沖擊。人們恐懼戰爭,對戰爭的破壞也是深惡痛絕,人們反對政府推行會引發戰爭的外交政策,各種形式的和平主義運動也不斷開展,這些都為綏靖政策提供了輿論指導和社會環境,和平主義思潮不斷深入人心。和平主義者還組織全面投票,結果大多數人都是贊成采取非軍事性的外交手段,以此防止戰爭的發生。甚至有人說到要不惜一切代價謀求和平。和平主義思潮成為綏靖政策強大的社會民意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