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現狀: 《名利場》是英國十九世紀小說家薩克雷的成名作,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杰作。在那個奇才輩出又動蕩不安的年代里,薩克雷可以說是一個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正如理查德·梅倫(Richard Mullen)評論他說:“薩克雷很重要,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小說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諷刺家、幽默家和道德家。”《名利場》是英國較著名的諷刺性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故事取材于熱鬧的英國十九世紀中上層社會,書中主要描述了兩個性格迥異的姑娘不同的命運。其中較為矚目的女性形象是蓓姬,而對蓓姬的研究論文也是不勝枚舉。大部分研究認為導致蓓姬命運的原因是當時的英國社會形態。當時英國國力強盛,工商業發達,由榨壓殖民地或剝削勞工而發財的富商大賈正主宰著這個社會,英法兩國爭權的戰爭也在這時響起了炮聲。中上層社會各式各等人物,都忙著爭權奪位,爭名求利。在當時的社會里,利己主義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也是那個社會中的許多人獲得成功、幸福和財產的必備條件。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文學理論的發展,評論家的注意力不斷轉變,幾乎涉及了小說的每個方面。根據研究的重點不同,學者們的研究可以分為幾類。其中人物形象分析和女性主義研究方面,Ferris (1983) 在《薩克雷》中認為《名利場》是對資本主義社會腐敗的批判,他歌頌了善良的“維多利亞天使”愛米麗亞,鞭撻了陰險虛偽的“女冒險家”蓓姬。William Elkins(1990)在《薩克雷的<名利場>》中指出薩克雷關心的主角是蓓姬不是愛米麗亞。但是Dyson(1964)在 Vanity Fair: An irony against Heroes中認為《名利場》是世上最正直的作品,它的正直之處體現在對人物的刻畫,犀利的諷刺,明確的說教。Owen Knowles認為蓓姬美麗但無情任性,機智又狡猾,她在那個男人為大的世界里下定決心要打拼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譚宗燕在“正面解讀蓓姬的性格”中說,蓓姬就像一只開屏的孔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美麗聰慧的女性形象,從她身上我們可以找到諸多積極的方面:她不僅美麗、聰慧、活躍、堅強、獨立、忠誠,富有很強的生命力, 而且能在特殊的社會環境中,身處弱勢卻不悲觀,巧妙地運用名利場中的游戲規則,明確地向男性中心的社會發起攻勢,以特殊的方式主宰社會,最終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女中豪杰。這對于處于21世紀的人們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卲晶晶在《<名利場>兩位主人公對比》中提到,蓓姬的世界是很寬廣的,愛情只不過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等等。 蓓姬出身貧困但卻不甘貧困,從最初的純純少女變成冷酷無情、狡詐虛偽又潑辣自私的女人,她這一系列的變化伴隨其整個命運的變化,人們或許會認為蓓姬是個十惡不赦的壞女人,她雖然為了進入上流社會而不擇手段,但也有她積極向上的一面,她不向社會低頭,努力進取。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名利場的人們都互相追逐著名利、權勢和財富,整個社會都體現了資產階級腐敗不堪的生活與價值觀。透過對蓓姬命運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在薩克雷筆下資產階級的靈魂。作者刻畫的蓓姬形象非常具有典型性,因此從19世紀流傳至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課題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通過對《名利場》中女主人公蓓姬不同階段的經歷分析,結合蓓姬本人的性格特點以及當時英國的社會形態,指出蓓姬最終的命運是由其貪慕虛榮、堅韌不屈的性格和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共同導致的。
主要參考文獻: [1]Drabble.M,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Dyson, A. E. Vanity Fair: An Irony against Heroes [J]. Critical Quarterly. 1964. [3]Ferris, I. W.M. Thackeray [M].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1983. [4]Foster.S,Victorian Women’s Fiction:Marriage,Freedom and the Individual[M].Worcester:Billing&Sons Limited,1985. [5]Harry Guntrip.Schizoid Phenomena,Object Relations,and the Self[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1969. [6]Thackeray,W.M.).名利場[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7]Thackeray,W.M.).名利場(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8]Thackeray,W.M.).名利場(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9]Tilloson, G. William.Make peace: The Critical Heritage [M]. London: Rout ledge. 1995. [10]高麗萍,夏婆與愛米麗亞兩個女性形象比較—重讀《名利場》[J].濟寧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 [11]賈巍巍,《名利場》中貝基·夏普的女性主義解讀[J].赤峰學院學報,2013. [12]薩克雷,《名利場》,楊必譯[M].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13]譚宗燕, 正面解讀《名利場》中的復雜人物貝姬[J] .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 [14]于洋,解析《名利場》中女性的性格與命運[J].雞西大學學報,2010. [15]張生珍,剖析《名利場》中蓓基的另一面[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