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現狀:
《追風箏的人》是卡勒德·胡塞尼的處女作。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兩個少年之間展開,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仆人關于風箏的故事,關于人性的背叛與救贖,可見救贖主題在這部作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卡勒德·胡塞尼通過描寫阿米爾對哈桑犯罪的開始到贖罪的結束——這一心靈得到救贖的過程,來反映出人性的救贖是這部小說的核心價值。 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從救贖主題角度出發,深入研究卡勒德·胡塞尼在《追風箏的人》中展現出的關于人性和人性拯救的問題。比如,Jefferess, David(2009)將主人公的救贖歷程提升到了倫理需求的層面,突出《追風箏的人》超越種族與民族的現代世界觀與對人性倫理的解讀。雷霽(2009)根據“罪”的產生——“救贖”的過程——“救贖”的實現這樣的一個順序,對救贖這一主題做深入地分析,總結出救贖心靈的方法,那就是道義感的自覺、個人的勇氣和精神上的超越。胡靜芳(2012)從兒童時期,青少年時期和成年時期三個階段探討了主人公的精神成長之旅,分析了主人公追尋認同和美好人性的成長歷程。韓玉群(2011)從主人公阿米爾的成長與救贖的角度,解讀阿米爾的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及對于祖國的復雜情感。武惠娟(2011)認為胡塞尼通過對人物命運以及對阿富汗和美國兩個截然不同社會的描寫折射出人性的本質,來告誡人們要勇于面對自己人性中的缺點,以免受到心靈的鞭撻、愧疚、恐懼和折磨。王維倩(2011)試圖從靈魂的真正的解脫之路,從心靈的最后皈依的宗教意義上對小說進行終極意義的探尋,指出在這個精神信仰危機的年代如何拯救沉淪的道德人心。韋柳鈺(2010)通過闡述小說主人公阿米爾的外在和內在成長歷程,認為主人公是在成長中學會了救贖、在救贖中實現了成長。林曉彬(2011)從寫作背景出發,感悟主人公因兒時犯下的一個小錯誤而尋找心靈救贖。靳瑩和蔡瀟然(2009)通過闡述一場罪與贖罪的輪回,從阿米爾罪的起點分析到救贖的終點,探討人的本性。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追風箏的人》的研究維度很多,通過各種研究結果,讀者們可以更加深入的閱讀和理解其小說精華所在。但是過去的大多評析較多的從單一的角度展開分析,沒有全面闡述“救贖”這一主題,救贖不僅僅是針對主人公阿米爾,在文中更有其父親的救贖,而作者通過描寫以上人物的救贖是為了揭示文章一大內在主題——國家和民族的救贖。且較少談到阿米爾對母親的罪和主人公父親的罪、以及各自的救贖的方式和意義,以及阿富汗整個國家現存的病態和走向光明的道路。 課題研究目的: 卡勒德·胡塞尼在小說《追風箏的人》通過描寫一個阿富汗普通男孩的成長故事來構建出一條救贖之路,突顯“救贖”這一貫穿全文的主題。本文旨在從阿米爾、父親和阿富汗整個國家三個方面來探討救贖主題,分析人物罪的產生、救贖的過程以及救贖的意義,即阿米爾失去母親后渴望父愛這一導火索引發的阿米爾對哈桑童年時犯下的罪,到最后走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父親為了聲譽向世俗低頭,以默默無聞的方式盡一個父親的職責;阿富汗現存的矛盾和走向光明的道路。繼而揭示出等級制度和民族歧視對人性的壓制和摧殘,阿富汗這個保守渙散的國家存在的民族缺陷和擺脫苦難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