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現狀: 多麗絲•萊辛是當代英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譽為繼伍爾夫之后最偉大的女性作家。作為萊辛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在1950年出版,使她一舉成名,而后被譽為二戰后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國內外已有評論家對這部作品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 對于人物形象的研究,蘭西•雀朵洛(2010)從女性心理分析理論來解析瑪麗的悲劇,認為瑪麗這種自我的冷漠和她內心世界的空虛奪去了支撐她精神的動力和價值體系,也帶她踏上了通向精神荒原的辛酸旅程。瑪麗就是因為內心世界的空虛使她沒有擺脫內在性,也幾乎沒有證實她的個性。于是她心里剛萌芽的女性意識很快被泯滅了。生活的枯燥與內心的絕望排山蹈海的向瑪麗倒來,于是她努力的維持著表面上的正常。而萊恩(2011)認為,個體的狀況有可能還顯得比較正常,但是,這種表面上的正常,卻是通過進行性的、越來越反常的和絕望的手段加以維持的。 雪莉•巴德赫(1987)在《多麗絲•萊辛作品中的圈禁主題》中,通過對作家一系列代表作品的考察,揭示出作者對政治的、社會的和心理的禁閉的反抗,這與作品中主人公總是堅持保持自由相對應。她指出,萊辛筆下的主人公為保持自由而逃離政治、社會、心理的禁閉,這尤其表現在女性主人公對婚姻的逃離。瑪麗經過父母婚姻的不幸,產生了逃避婚姻的想法,但又在社會的壓迫下不得不開始婚姻生活,以瑪麗堅持的自由與婚姻受到的壓迫進行對比,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國內學者中,宋金鈴(2009)從后殖民角度解讀《野草在歌唱》,通過對小說中的人物描寫和象征手法進行分析與研究,可以領悟作者對殖民統治下土著人悲慘境地的深切同情。 陳勝龍(2010)認為文中有很多二元對立,在此主要闡釋其中的黑人與白人、貧窮與富裕、我們與他們(他者)的對立,認為主人公的白人與窮人的雙重身份使得她逐漸地自我封閉,固有的白人種族思想使得她歧視黑人卻又在孤獨中與黑人摩西產生了不恰當的關系。 朱麗萍(2010)認為由于多麗絲•萊辛在《野草在歌唱》中采用了缺省敘事法,小說中的重要角色摩西,亦即謀殺主人公瑪麗的兇手,從出現到退場始終是個"沉默的聲音"。這片敘事空白既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也部分地導致了評論界歷來對摩西單一化的解讀。 李海峰(2013)認為萊辛的小說揭示了西方殖民主義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巨大破壞及殖民主義和種族歧視重壓下畸變和扭曲的人性。他從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精神生態三個角度對作品展開分析,闡釋當代社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及他人之間的矛盾、異化與對立,期冀改善現狀,真正建立人類同自然、社會、自我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恢復自然、人性的美好。 綜上所述,國內外許多作家都對該書進行了研究,多從殖民主義的角度、敘事角度、二元對立角度等方面解析,雖然有從女性主義角度研究的成果,但并沒有關注作品中展現的生態破壞,總體來說從生態女性主義角度研究該書還不夠成熟。 課題研究目的: 該小說通過描寫瑪麗的一生揭露了女性和自然所遭受的壓迫,瑪麗是南部非洲土生土長的白人,迫于社會壓力倉促結婚,但婚后生活并不如意,漸漸崩潰。黑人雇工摩西的闖入打破了她麻木的生活,然而由于種族歧視的根深蒂固,他們最終走向了悲劇結局。本論文主要探討在利益驅使下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在父權制下人類之間產生的矛盾,特別是女性在受到男性中心主義的影響后產生的矛盾;女性受到的壓迫和自然的退化之間存在的聯系,倡導互相關愛和尊重,并反對一切形式的不平等,促使大家了解只有保持生態平衡、注重社會平等才能使人類擁有美好的未來。 課題研究要點: 1. 引言 1.1 作者及作品介紹 1.2 生態女性主義定義 2. 生態女性主義在小說中的體現 2.1人類和自然的矛盾 2.1.1 生態破壞 2.1.2 人類的貪婪 2.2人類之間的矛盾 2.2.1 白人女性和白人男性之間的矛盾 2.2.2 白人女性與黑人女性之間的矛盾 2.3 女性和自然的融合 3. 結語(通過對小說中生態女性主義的研究,可以發現人類和自然之間的矛盾但又相互依賴,以及女性和自然的融合,從而激發人們對當今人類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等問題的深刻的思考,呼吁人們保持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