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題背景(含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及評價)與意義。
新聞是指記錄新近事實的最新變動的報道,他一般是經過高度組織化的新聞傳播者選擇后,借助語言、文字、圖像等符號載體及時向社會公眾傳播。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我國公民法律意識日益提高,新聞媒體與公民權利的沖突在我國愈演愈烈,新聞侵權訴訟案件日漸增多,這類案件的背后隱藏的不僅是新聞自由與公民的人格權利的沖突和平衡問題,同時也體現了輿論監督和司法獨立的沖突問題。國外一些英美法系國家中,新聞侵權往往適用誹謗法,抗辯事由包括真實、公正評論、特許權等,被告可以選擇相關抗辯事由進行全面抗辯(免責抗辯)或是局部抗辯(減輕抗辯),而國外的一些大陸法系國家則通常主張以主觀上沒有過錯作為抗辯。在國內,新聞侵權抗辯事由制度與其他侵權行為抗辯事由制度相比仍處在起步階段,僅有的一些司法解釋較為籠統,可操作性差。盡管我國法律界和新聞界均對新聞侵權及其抗辯事由進行了不少的研究,相關著作也不少,但由于種種限制,對新聞侵權抗辯事由的研究仍缺乏具體細化研究。在以依法治國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的大背景下,完善我國新聞侵權抗辯事由制度,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新聞侵權抗辯事由制度體系,協調公民人格權與新聞自由的沖突,協調司法獨立和輿論監督的沖突,保障兩者平衡,才能使新聞事業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積極推動力量。
2、選題研究的方法與主要內容。
研究的方法: (1)文獻分析法。梳理、綜合、搜集、分析目前國內外有關新聞侵權抗辯的文獻,把握研究當中的重點和難點,發掘空白點。 (2)比較研究法。主要是比較國內、以及國外各國有關新聞侵權抗辯事由的相關研究,比較大陸法系的新聞侵權理論與英美法系的誹謗法的發展狀況和不同理念模式,并結合國實際進行分析。 (3)案例研究法。由于我國立法上,新聞侵權類訴訟大多是空白地帶,因此,全國各地法院在新聞侵權之訴中的各種突破性判例就成為司法的一個重要參照,論文將對其中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簡單列舉并進行分析,總結自己的觀點。
主要內容: 第一章、新聞侵權及其抗辯事由的概述 (一)新聞侵權的一般理論 (二)新聞侵權的抗辯事由基本概述 第二章、新聞侵權抗辯事由的價值及意義 第三章、我國新聞侵權抗辯事由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域外各國關于新聞侵權抗辯事由的研究情況 第五章、對完善我國新聞侵權抗辯事由制度的思考
3、研究條件、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預期結果。
研究條件:該選題在國內外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有關新聞侵權的著作、新聞媒體對新聞侵權的相關報道、法律界以及新聞界學者針對該論題已經有了大量的論文研究,以以上資料為基礎結合國內外有關侵權訴訟案件的審判資料作為研究參考,結合指導老師的專業意見進行研究。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新聞侵權抗辯制度仍然停留在起步階段,與我國現實急速增長的新聞侵權訴訟很不相稱,僅有的一些司法解釋籠統而不具操作性。通過研究、完善新聞侵權抗辯制度,幫助平衡輿論監督和司法獨立、新聞自由與公民的人身權利的矛盾,力求有助于訴訟效率和公正德實現,給新聞媒體一定的喘息的空間。
預期結果:不少于8000字的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