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題背景:不作為犯罪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而我國對于不作為犯罪(不作為是指消極的行為,即行為人消極地不履行法律義務而危害社會的行為)的研究起步較晚,導致目前理論界對于不作為犯罪存在多種不同觀點,始終沒有形成較為一致的觀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司法實踐中,越來越多的不作為犯罪案件出現,人們對于不作為犯的作為義務討論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入。但是我國對于不作為犯罪的立法并不是很完善,導致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在審理具體案件是無法找到法律根據,對于大多數案件的判斷運用較大自由裁量權,同案不同判的現象較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司法公信力和法律的威嚴。并且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并不理解不作為犯的作為義務的真正含義,甚至并沒有聽說過什么是不作為犯罪。而在美國、日本等較為發達的國家,其針對不作為犯罪的相關法律較為完善,國民對于法律規定的理解程度相對較高,這是我們需要借鑒和完善的地方。
2、意義:通過對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的研究,使人們能夠了解不作為犯罪以及不作為犯的作為義務的含義,使人們了解在具有作為義務時不作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從而減少不作為犯罪的發生。
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歷史分析法、田野調查等。
3、主要內容: 1、引入相應案例,在現實案例的基礎上詳細解釋不作為犯的作為義務的含義、成因、危害等。 2、分析我國不作為犯罪的現狀以及介紹有關法律保護措施,并指出存在的不足。 3、介紹有關國家成功的立法與案例,對比我國的現狀,找出可以借鑒的措施。 4、綜合以上各方面針對我國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的立法的不足之處提出有關的解決措施。
4、研究條件:在圖書館查閱相關的書籍;通過網絡查閱有關的期刊、雜志、學術論文;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案例和各法院的案例進行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研究。
5、擬解決的主要問題:以了解我國針對不作為犯罪的相關規定為基礎,找出不純正不作為犯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純正不作為犯中作為義務存在的沖突問題,借鑒國外的優秀立法和保護措施,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有效辦法。
6、預期結果: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現有資料的基礎上,完成一篇符合本科畢業論文要求的學位論文,形式合格,邏輯清晰,論證有力,結論有益于轉化為實踐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