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三億論文網 > 免費資料 > 開題報告 > > | 實習報告 | 開題報告 | 寫作技巧 | 任務書 | 謝詞致謝 | 答辯資料 | 調查問卷 | 參考文獻 | 免費論文

      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

      更新時間:2018-09-08來源:www.628tf.com 責任編輯:三億論文網

       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目的

      1.根據新時期面臨的新問題,研究如何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制度,豐富這一領域的理論研究。

      2.從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缺失的現狀和原因入手,提出從社會、國家和個人的角度來保障進城務工人員權益的有效建議,促進社會保障制度的進步和完善。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1.建立健全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的問題,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面一起協調努力。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舊有的理論已經不能保障當前進城務工人員的需要。在新時期,要研究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缺失的原因和對策,對這一領域的理論補充與完善,為完善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政策提供理論支持。

      2.研究如何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順應了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的方向。分析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缺失的現狀、提出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也是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關注民生的重要內容。

      (二)現實意義

      1.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大批的農民進入到城市中去謀生,這樣就形成了我國眾多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他們作為城市發展中重要的一環,對城市的進步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他們往往奉獻了自己辛勤的汗水,但是由于受教育年限短,層次低,缺乏專業的工作技能培訓等,他們在城市大多從事最低水平的重復勞動工作,或者是一些低層次的服務工作,這些工作本身在勞動強度上就較大,并且工作環境差,社會地位較低,不能公平的享受城市的社會保障,這樣的生存狀態急需改進。

      2.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一些影響,進城務工人員需要面對來自社會個個方面的歧視和壓力,他們應有的社會保障卻沒有得到落實,不僅不能保證自己的基本權利,影響到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也給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帶來影響。

      3.據調查,我國農民工的平均年齡不到29歲,這說明我國進城務工人員年齡上慢慢向青年年齡段過渡,給原來的進城務工群體帶來新生力量和血液,但是因為受教育水平低,年紀輕,社會閱歷和認知不成熟,一旦沒有人監控和教導,便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斷和認知,走彎路,成為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因此,研究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課題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在理論研究方面,Lieberthal (1995)指出,為了對社會保障實施規范化管理,中國應該制定統一的社會保障政策。統一保障政策應該建立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之上,同時,政府應該鼓勵發展商業保險。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促進企業改革、維護社會穩定和發展市場經濟方面意義重大。

      East Asia Analytical Unit(1997)指出中國當前很大一部分脫離農業涌入城市的農民形成了規模巨大的流動人口。

      White(1998)指出中國由于城鄉戶籍的存在,政府只對擁有城鎮戶籍的居民提供社會保障,而對沒有城鎮戶籍的農民幾乎沒有提供社會保障。

      Hussain (2000)指出中國在1978年到1998年20年間,從事農業的農民從原來的71%下降了 21%。在社會實踐方面,英國1601年的《濟貧法》,這部法律是英國也是世界史上解決貧困問題的首部立法。1796年,英國議會又通過了《斯品漢姆萊法》,使低工資收入者也能夠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189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工人賠償法》,規定雇主應該在危險較大的特定行業為因工傷或喪失工作能力的勞動人員補償。

      德國全國性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是為了解決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入城市這一問題,1855年政府頒布了《窮人權利法規》,該法規規定每個地區應該依據本地實際情況補貼貧困居民生活;1883年政府又通過《疾病保險法》,規定雇主為雇員承擔2/3的疾病保險費,雇員負擔1/3。

      2.國內研究現狀

      在理論研究方面,國內眾多學者都對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的建立和完善進行過深入的闡述,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了我國建立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的可行性和緊迫性。

      鄧大松的《統籌發展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構建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闡述了我國將在2020年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所應具備的基本特征,論述了應處理好的八大關系;

      南京大學童星教授的《農民工的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分析了農民工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的現狀以及影響農民工獲得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障權利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對策;

      郭士征教授的《農民工社會保障研究》,認為農民工身份特殊、處境艱難,有必要花更大的力氣研究和開展農民工社會保障,并從模式、賬戶、基金運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林治芬教授的《城鄉統籌目標下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構建》,認為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的根本方法是為其搭建一個城鄉融通的養老保險制度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農民同所有勞動者一樣,無差別的自主繳費,并根據繳費享受相應統籌配套待遇;

      何文炯教授的《農民工社會保險問題探討》,分析了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險體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劉翠霄教授的《農民工社會保障與和諧社會構建》,認為要采取強制性手段將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障范圍,要大力健全農民工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

      鄧徽教授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分析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幾個宏觀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建立、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的具體建議。

      課題研究主要內容、實施方案及創新點:

      一、主要內容:

      (1)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缺失的現狀

          (2)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缺失的原因

      (3)構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的對策建議

          二、實施方案:www.628tf.com

      1.自己通過網絡查閱以及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而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有了一定的了解。

      2.通過網絡廣泛查找相關資料,并結合所學專業知識確定合適的選題。

      3.對論文選題進行分析琢磨,利用網絡、報刊、書籍、實地考察等條件廣泛收集資料,整體思路,確定文章結構和框架。

      4.通過查找文獻查找前人的研究成果并進行分析,綜合以往成果,運用邏輯分析,找出前人的內在聯系,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提煉出自己的觀點。

      5.積極與指導老師保持聯系,根據老師的指導意見對畢業論文進行相應的修改。

      三、創新點:

      隨著社會的進步,新形勢下從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缺失的現狀入手,分析完善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的途徑,分析較為全面,通過嚴謹的、系統的幾個板塊著力研究如何完善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