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外業務的定義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且不影響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因為表外業務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可能帶來或有資產或負債并影響未來銀行經營。表外業務體現出靈活性大、規模龐大、交易集中、盈虧巨大、透明度低等特點;其風險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國家風險、流動性風險、籌資風險、結算風險、運作風險、定價風險、經營風險和信息風險。其實,表外業務并非新概念,只是近20年來因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和金融服務、金融工具的創新才得以迅速發展,也越來越被銀行和管理層所重視。 (二)表外業務的分類 表外業務涉及的業務范圍廣、品種多,不同的表外業務發揮功能不同,因此表外業務的分類方法也有許多標準。按照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要求,廣義表外業務分為兩類:1、或有債權/債務類表外業務(如:貸款承諾、擔保、金融衍生業務、投資銀行業務 );2、金融服務類表外業務(如:代理類、信托類、信息咨詢類、支付結算類等)。目前國際上常見的也是最基本的劃分依據是收入來源標準,以美國商業銀行為例,銀行按照收入來源的不同,將表外業務收入分為五種:信托業務收入、投資銀行和交易收入、存款賬戶服務收入、手續費收入、其他非手續費收入。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實施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辦法》允許開辦的表外業務有24類,如按功能和業務屬性劃分,可分成九類(如表1) 表1 表外業務分類 表外業務種類 具體業務品種 適用備案制 適用審批制 支付結算類 票據承兌;開出信用證 √ 各類匯兌業務;出口托收及進口代收 √ 代理類 代理證券;代理保險 √ (續上表) 表外業務種類 具體業務品種 適用備案制 適用審批制 代理類 代理發行、承銷、兌付政府債券;代收代付業務,包括代發工資;代理社保金發放、代理各項公用事業收費;代理政策性銀行、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機構貸款業務;代理資金清算;代理其他銀行銀行卡的收單業務,包括代理外卡業務;各類代理銷售業務,包括代售旅行支票業務 √ 擔保類 擔保類業務,包括備用信用證 √ 承諾類 貸款承諾 √ 交易類 金融衍生業務 √ 投資銀行類 信息咨詢業務,主要包括資信調查、企業信用等級評估、資產評估業務、金融信息咨詢;企業、個人財務顧問業務;企業投融資顧問業務,包括融資顧問、國際銀團貸款安排 √
基金類 各類投資基金托管;各類基金的注冊登記、認購、申購和贖回業務 √ 信托類 委托貸款 √ 其他類 各類見證業務,包括存款證明業務;保管箱業務 √ (三)表外業務對商業銀行的意義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約定的銀行業5年過渡期已結束,金融行業的發展和競爭格局的逐步變化,銀行不僅面臨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也要承受來自外資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競爭的壓力。在傳統業務利潤日益受到擠壓的局面下,開拓新興業務成為銀行保持經營穩定性和競爭力的必然出路。各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在整體上呈現出綜合化和全能化的顯著特征,其中品種繁多的表外業務的迅速發展與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相比,風險小、空間大、收益高,已成為世界發達國家銀行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因而,表外業務對銀行而言越來越成為不可或缺的支柱,其重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表外業務能為商業銀行帶來穩定的收入增長 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之一是盈利性,利潤最大化是其主要的經營目標。隨著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和投資機會地不斷增加,商業銀行存款開始大量流失,嚴重影響了貸款業務的開展,造成銀行傳統的利潤來源——利息收入大大降低。可見,宏觀經濟波動加大使銀行所面臨的市場不確定性上升,使銀行產生了尋求新工具來避險并增加盈利的需求。大量的收費類業務既不直接占用銀行自身資金,又能為銀行帶來無風險的手續費收入。據統計研究分析,這些非利息性的表外業務收入,與貸款損失之間的相關系數接近于零。這意味著,二者之間的變動沒有確定關系,表外業務收入的增長不但可以彌補銀行壞賬造成的損失,如果其增長速度超過貸款損失增長速度,還能夠起到穩定銀行收入的作用,促進銀行的利潤增長。 2.表外業務具有分散經營風險,提高安全性的作用 由于國際金融自由化、全球化趨勢,銀行的業務觸角擴展到全球范圍,一方面銀行可以享有全球化帶來的業務增長的好處,但另一方面銀行也更易受到來自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并且波動振幅可能不斷放大,銀行經營風險呈上升趨勢。表外業務與銀行傳統業務相比,主要是接受客戶委托,以中介人身份進行代理業務,風險主要由委托人承擔,不易受風險感染。同時,利用表外業務收入與信貸損失不相關關系的原理,品種繁多的表外業務可以產生多樣化的收入流組合,可以彌補信貸損失造成的缺口,抵消收入波動風險,從而降低銀行的整體業務風險。另外,表外業務中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創造之初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規避市場風險,銀行運用這類金融工具能夠達到抑制整體風險的效果。 3.表外業務能夠調整銀行業務結構,打破資本金限制的約束 隨著《巴塞爾協議》的不斷修改和完善,銀行資產風險范疇進一步擴展,資本風險計量標準也隨之提高,為達到資本充足率要求增加更大的難度。于是,資本約束成為商業銀行無法回避的問題。如果一味依靠傳統信貸業務,這種落后的經濟發展模式使資本金受到不斷侵蝕,規模擴張的老路難以實現發展。通過經營戰略轉型實現收入多元化,顯然,表外業務正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它不占用或較少占用銀行的風險資產,同樣的資本金條件下,其業務量可大于甚至數倍于傳統業務,同時大量的低風險業務也不會降低銀行資產質量,還可為銀行帶來良好的綜合收益,因而表外業務與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一起被稱為商業銀行業務的三大支柱。 4.表外業務能夠使銀行服務綜合化,有助于穩定客戶群體 在現代經濟中,人們對銀行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客戶對私人財產管理、支付結算、投資理財、保險、稅務、信用卡、外匯,甚至旅游、教育等方面需要多樣化服務,銀行僅依靠傳統存貸款業務已經無法滿足客戶。如果銀行無法滿足客戶這些要求,客戶就會轉向其他可提供全面服務的銀行,造成客戶流失。相反,全能化的銀行產品豐富多樣,能夠根據客戶需求整合產品,客戶如同在超市中挑選適合自己的商品一樣享有各種金融服務,客戶就會對這家銀行產生較強的依賴性,不但可以穩定已有的客戶群體,還能吸引新的客戶。 5.表外業務有助于降低銀行綜合經營成本 銀行從事傳統業務時期,已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客戶群,組織起一定規模的銷售渠道,搭建了電子網絡軟、硬件系統,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價值,這些有形或無形資產均使銀行花費了大量的成本。表外業務一方面利用原有系統性資源,通過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充分挖掘客戶潛在價值,創造更多利潤,提高了銀行經營效率,另一方面,則通過為客戶集中辦理表外業務,全面掌握客戶信息,使監督和管理成本最小化,銀行獲得了經濟集中帶來的競爭優勢。 6.表外業務能夠使銀行保持和提升創新活力,進入高層次競爭 表外業務作為一種新興業務,形式多樣,機動靈活,對經濟發展、市場變化反應敏感,對客戶多方面需求適應性強。在傳統存貸款業務市場瓜分完畢的情況下,技術含量較高的創新業務就成為眾多銀行的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創新壓力的“鲇魚效應”迫使銀行積極參與高端市場,無形中激發了銀行的競爭活力,提高了經營水平。某些表外業務規模并不大,盈利并不高,但商業銀行辦理表外業務,服務社會,體現了銀行的社會責任,塑造了銀行自身的市場形象,能獲得社會效益,同時也為商業銀行帶來不可估量的綜合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