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三億論文網 > 免費資料 > 免費論文 > > | 實習報告 | 開題報告 | 寫作技巧 | 任務書 | 謝詞致謝 | 答辯資料 | 調查問卷 | 參考文獻 | 免費論文

      后進生轉化工作總結

      更新時間:2018-08-26來源:www.628tf.com 責任編輯:三億論文網

       摘要: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小學教育是教育的基石,是學生感知、想象、情感、意志等發展和完善的初始期和關鍵期,這一階段在“后進生”問題上必然帶有源頭性的意義。小學生尚未成熟,有可塑性。小學階段后進生的轉化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初中、高中、甚至一生的發展,若轉化不成功,很有可能給后進生自身、家庭甚至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如:校園暴力事件、參與違法犯罪活動等。

      本研究圍繞小學階段后進生問題,從探討后進生的心理特質入手,再分析其特制的成因,到最終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結尾。全文共由五大部分構成:

      緒論對本研究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論述,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文獻綜述以及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對小學后進生的心理特質進行了分析,包括后進生的孤獨、無助、逆反三個心理特征。第三部分對后進生的成因進行分析,包括個體身心、家庭環境、教師教育以及社會的評判標準四個方面。第四部分針對后進生的心理特質和成因對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提出矯正策略。

      關鍵詞:小學后進生;三毋;教之有方;自然教育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生動活潑的發展。而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面對性格迥異的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因材施教是教師應該考慮的重點。老師要從根本上了解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質,幫助后進生克服生活壓力,爭取從學習和生活兩方面提高自身能力,解決后進生自卑無助、孤獨逆反等心理問題。

      另一方面,在大力推崇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仍然有過渡的“應試教育”存在。應試教育,是僵化了的教學模式,是使學生接受千篇一律、不加思考的教育,是讓學生帶有目的的去學習的教育。雖然素質教育已提倡多年,但很多學校取消藝體美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愈演愈烈。教育是為了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是讓學生走向社會無論從事哪一行,都能成為一熱愛生活、積極勇敢的個體。但現在社會急于求成,追求升學率,忽視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理。這種逆反心理,若處理不當,后進生可能于青少年期對學校、家庭、社會構成嚴重威脅。

      所以,轉化后進生,是一名教育者責無旁貸的職責與義務,是全體教育者的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研究目的、意義

      經過對后進生的心理特質以及形成原因的分析,引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高度重視,促使多方意識到轉化后進生的重要性,共同為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貢獻自身力量。

      從理論角度上分析,本研究通過文獻法、訪談法等方式了解小學后進生學習、生活的現狀和特點,以及影響后進生的家庭、學校和自身等方面的因素,力求提出具有時效性、價值型、思想性的轉化策略,豐富關于后進生教育的理論研究。

      從實踐上分析,豐富美滿的家庭氛圍和教書育人的學校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所以,能將后進生成功轉化代表著社會的進步。

      (三)文獻綜述

      查閱中國知網,關于后進生的研究比比皆是。比較典型的有:美國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了后進生的差異性;皮格馬利翁效應則在激發“后進生學習轉化動力”方面對后進生的研究起到了理論和實踐支持[1]。隨后,20世紀60年代,研究者們對于后進生的形成原因進行了研究。如:前蘇聯贊科夫認為后進生個體的情感、意志不佳形成了后進生;美國的韋納研究后進生的失敗歸因特征;羅杰斯的人本主義認為后進生是由于教師不正確的學生觀及不恰當的教學方法造成的。相對于轉化策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指出,“閱讀教育后進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2]他認為,通過借鑒書中的故事可以明辨事理,修身養性,從而改變后進生的不良心理。贊科夫認為“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積累和獲得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一般發展上的進展。”[3]即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健全人格,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在我國,有關后進生的形成原因,李洪元總結:“學校、家庭、社會最能給學生帶來外部性影響,而學生由于不同時間段智力以及體力上的生長程度不同,對于外部環境的適應性不足、以及吸收經驗和知識的缺陷會導致其成為后進生。”另一位學者余國良持不同意見:“學生自身所擁有的一切是他們是否變成后進生的內部因素,其中包括學生的意識形態,腦力的發展,對于事物的判斷能力,對自我的主觀認識等等。”[4]相對于轉化策略,何文娟(2014年)認為主要從學校、家庭教育中的平等、尊重、因材施教原則進行矯正;劉娟(2013年)主要從后進生的生命興發的角度對教師、學校、社會方面進行論述;姬海博《這是心的呼喚——班主任轉化后進生德育工作紀實》、李林宏《淺談“后進生”的德育教育轉化工作》,講求用德育來促進后進生的進步。以言傳身教、積極向上、優秀純良的道德品質、真實的人生哲理來教導學生使得他們自強不息、勇敢面對現實、使后進生具有意志堅定的品格……但是,查閱各種文獻,皆一致從現代教師、學校、社會結合的角度進行研究轉化,較少從傳統、經典文化中借鑒孔子、老子等人的智慧對其教育,多無新意。所以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借鑒他們的經驗,通過多方面的調查分析,剖析后進生形成的原因、特點及矯正方法,從家長、學校教育者、國學經典入手,尋找不足之處,探尋改進方法。

      (四)研究思路、方法

      研究思路,本文以西方現代教育、心理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東方經典(孔子、老子思想)為思潮根底。通過觀察后進生的日常表現和訪談交流,探討小學后進生的形成原因,并從學校教育、家長培養、社會觀念等處入手以此提出相應的后進生轉化策略:建議學校加強衛生保健、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家長以身作則、社會評判標準多元四方面解決后進生后進問題。

      研究方法,第一,文獻法。文獻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它貫穿科研的全過程。通過查閱相關的研究文獻,發現“后進生心理、成因及轉化策略”案例。第二,訪談法。訪談是不帶偏見的事實材料,引導深入交談能獲得有效可靠的資料。通過對小學教師的訪談,了解后進生形成的原因。第三,觀察法。觀察具有及時性,能搜集到無法言表的材料。通過觀察小學生后進生的日常表現,了解其心理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