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借助學校圖書館查找相關著作,充分利用期刊閱覽室以及中國知網等網絡資源,廣泛收集與中韓道德課程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關于中韓兩國課程內容方面,中國方面,收集相關書籍、學位論文以及期刊;韓國方面,充分利用指導老師提供的資料以及自己在網上查找到相關資料。對收集到的文獻進行認真研讀,并對之進行歸納、概括、篩選以及分類。 2.比較分析法 。對搜集到的中韓德育方面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得到相關啟示,通過對中韓兩國道德教育課程的目標、內容、授課方式以及評價方式的比較分析,對我國道德教育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通過系統性比較從而達到批判性借鑒,在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取韓國德育的精華,為我國德育課程的未來發展所用,以期能為我國現代德育教育改革和發展事業略盡綿力。 (二)主要內容 1.中韓初中德育課程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德育課程?所謂德育課程,就是在中學課程體系中,具有明顯的德育性質,擔負著中學德育的主要任務,承載著中學德育的主要內容,成為中學德育的主要渠道教學科目。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或同一國家活動區的不同的歷史時期,這類教學科目會有所差異。就我國目前而言,初中的德育課程為思想品德課;而韓國的為倫理道德課。 2.中韓初中道德課程的比較分析。 (1)課程目標的比較。把中韓的課程目標(總目標、學年、具體目標)制作成表格,分析歸納出有哪些相似之處,比如說它們都很重視什么;有哪些不同之處,比如說是否把德育放在首位,目的在于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等等。 (2)課程內容的比較。通過對各自內容的把握,分析有哪些相似之處,那些不同之處。 (3)授課方法的比較。中國的授課方法有哪些,韓國的授課方法有哪些。 (4)課程評價方法的比較。中國是通過哪些方法進行課程評價,韓國通過哪些方法進行課程評價。 3.韓國道德教育課程對我國的啟發。 (1)我國初中德育課程面臨的挑戰 (2)韓國德育課程對我國的啟示 在對兩者的分析與比較中,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與長處,在充分發揮自己優點與長處的同時對他國優秀的方面要吸收借鑒,取長補短,建立完善的道德課程體系。
四、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研究的條件 1.學校圖書館有大量可借鑒的著作,如檀傳寶的《德育原理》和《學校道德教育原理》、袁桂林的《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郭本禹的《道德認知發展與道德教育——科爾伯格的理論與實踐》、張耀燦的《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劉強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教學新論》、鄧達等編寫的《學校德育課程的精神視界》、胡守棻的《德育原理》、胡田庚的《中學德育課程與教學論》、班華的《現代德育論》。姜英敏的《日韓道德課理念比較研究》等等;此外,通過學校圖書館期刊閱覽室,還可查閱到最新的相關期刊論文;中國知網有大量可借鑒的論文、期刊、還有專著,如畢艷的《課程導向下韓國初中道德教育分析及啟示》和《課程導向下韓國初中道德教育分析及啟示》、章燕的《韓國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特點及啟示》、尤微的《淺析中韓兩國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的啟示》、樸珍的《中韓小學道德教育課程道德教育課程比較研究》、彭美的《對比與借鑒:中韓思想政治教育與方法》等均是十分優秀的作品。 2.指導老師擅長本領域的研究,且現身在韓國,能提供最前沿的第一手資料,使研究的方向更加明朗,是本課題的一大優勢。 3.個人比較感興趣。 (二)可能存在的問題 在此之前只進行過撰寫調查報告等簡單的調查研究,存在著研究經驗的不足;自身能力有限,知識儲備不夠,理論水平不高;且在資料的搜集能力上,在國內德育教育的資料搜集方面,不管是通過圖書館、期刊閱覽室還是中國知網等網絡平臺上都有大量可用資源,獲取難度不大。但韓國德育方面的資料,除了中國學者相關的學位論文、學術論文、或者是一些書籍以外,其他的——如韓國初中道德課本、韓國學者的有關書籍、論文(包括中文譯本)等不容易獲取,在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在翻譯方面存在著相當大的困難;此外,由于經濟、時間等條件限制,不能親赴韓國進行實地調查,只能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研究,從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失敗經驗中找出之前未被充分發掘或者重視的東西,獲得相應的啟示來對課題進行研究,故研究可能會存在缺陷與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