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設計)主要內容:
越來越多人開始去海外發展,在去外國深造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與異國的生活接壤,與文化發生碰撞。中國與美國是兩個都有文化底蘊的大國,但是既有其兼容性,也有其差異性。本文旨在從中美文化角度方面探析,通過分析小說《喜福會》中中美文化的沖突,融合,以及出現沖突與融合的原因,進而使人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中美文化的差異所在,同時也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之間也可以產生共鳴。 進度安排: 2017年11月中旬 提交開題報告 2017年11月下旬 參加開題答辯 2018年4月上旬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電子稿) 2018年5月下旬 完成畢業論文終稿(紙質稿)參加畢業論文答辯
需要收集的資料: [1]Lusting MW, J.Koester.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1993, p112. [2]Pan Zhigao. China’s Image in the New York Times: Polit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J]. Zhengzhou: Henan University Press, 2003. [3]SamovarLarry.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New York: Clark Baxter, 2001, p80. [4]Snodgrass, Mary Ellen. Amy Tan: A Literary Companion. Jefferson. N.C.: McFarland, 2004. [5]TANA.The Joy Luck Club[M].New York:Ballantine Books,1989:10 331. [6]顧平從.《倫理學角度解析〈喜福會〉中的文化沖突》.《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2期. [7]何木英. 語言選擇與文化取向——解讀譚恩美的語碼轉換功能》[J].《西南民族大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 [8]施敏捷.《文本風格與創作語境——由小說〈喜福會〉談起》[J]. 《社會科學》2001. [9]譚恩美.《喜福會》[M].田青譯.春風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45頁,第146頁,第145頁. [10]譚恩美.《喜福會》[M].田青譯.春風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97頁,第186頁,第188頁,第188頁。 [11]徐勁.《在東、西方之間的橋梁上——評〈喜福會〉文本結構的特色》[J].當代外國文學.2000. [12]張向華.《美國華人社區角度下戲劇版〈喜福會〉之我見》[J].《社會科學》1994年第5期. [13]鄭春苗.《中西文化比較研究》.北京.北京語臺學院出版社,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