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三億論文網 > 免費資料 > 任務書 > > | 實習報告 | 開題報告 | 寫作技巧 | 任務書 | 謝詞致謝 | 答辯資料 | 調查問卷 | 參考文獻 | 免費論文

      EVA原理及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應用

      更新時間:2018-09-01來源:www.628tf.com 責任編輯:三億論文網

       研究目的和意義: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在我國的逐步推廣,企業價值最大化必然會成為我國企業戰略實現的最終目標。因此,以EVA作為商業銀行的業績評價指標,并且以EVA為核心建立企業的激勵機制和財務管理系統,必將有助于我國企業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的創造。正因為如此,EVA的引進和應用必將為我國大多數企業所認可。 

      首先,EVA是以會計報表為基礎,經過調整和合理計算得到的數值。傳統會計利潤與EVA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考慮企業投入資金的資本成本。在常規利潤表中,會計利潤反映債務成本的途徑只是從利息費用的體現出,并沒有考慮權益資金的成本。EVA打破了在會計制度的諸多缺陷和不足,它揭示了企業的真正經濟效益。若企業的資本回報率不能提供高于投資人的機會成本,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不能對此項目進行投資。若投資基于傳統會計利潤,那么如果投資不考慮因使用權益資本而產生的成本,就無法保障股東的真正利益,投資者并不能獲取真實的回報。基于此,EVA具有很好的現實應用前景。

      再次,EVA具有廣泛和深入的應用。EVA最基本的功能是進行績效評價,相比于市場增加值只能評價整個公司的績效而不能評價某個部門的績效,EVA作為一個流量指標,能夠用于各層次、各部門的績效評價。在公司治理中EVA同樣具有很好的應用,將EVA應用于公司的治理,首先明確了公司的目標,就是EVA最大化。這就明確了公司行為的判斷標準。EVA作為一個財務衡量指標,結束了各種指標混亂使用的狀態,能用于公司治理的所有方面。在薪酬設計中,實施EVA的一個主要優點便是將EVA和管理薪酬聯系起來后,能使經營者和股東的利益更趨于一致,能給經營者更大的激勵,使經營者能盡可能地站在股東的角度,以股東價值的最大化為目標進行經營決策。

      最后,EVA經過二十多年的推廣,在國外許多大型跨國公司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比如:可口可樂、索尼、西門子。而EVA在我國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國有大型企業中。2002年,建設銀行率先使用EVA作為業績評價體系;2004年,建行實行經濟資本預算管理;2005進一步完善EVA計量方法,2006年設置了專項戰略性費用,用以激勵不明顯的業務。但EVA計算復雜,任務量大,而數量龐大的中小型企業由于本身公司制度和實力的限制,更沒有能力去實施這項體系。面對一項如此優越的評價體系,我們有理由積極的去探討,去研究,吸取國外企業良好的經驗并結合國內企業的特質,為我國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量身制定出符合他們的EVA體系標準。

       

      課題研究現狀:

      國外學術綜述

      EVA(經濟增加值)最初是由美國一家名叫Stem Stewart公司提出來的,它的本質是企業考核業績時不應該只考慮會計利潤,而應該要減去企業為這項業務投入的資本成本后所獲得的最終收益。

      一、如何把EVA與非財務指標結合并使之與價值管理更緊密的結合,以反映企業的未來價值

      Stem Stewart(1991)在《應用公司理財》中明確提出了EVA的概念,并詳細的闡明了其中所包含的各項內容。

      Uyemura (1995)運用相關性分析的方法,將股票價格的變動作為因變量,探討了EVA、傳統會計指標對股價變動的擬合度,結果EVA指標的解釋度達到了40%,而傳統會計指標只有13%。

      SRRajan (1999) 選取了美國電力公司的數據,深入研究這些公司的 EVA指標和一些其他的評價指標對企業創造價值能力的影響,其他指標包括EVA、     ROA、EPS、FCF等與MVA(市場增加值)的相關性,分析結果,EVA較其他指標與企業創造價值的相關度最高。

      美國學者Byrne(2003)以EVA為自變量,市場增加值為因變量做了關于采用EVA指標與傳統會計指標對企業市場增加值的回歸分析,結果又一次表明EVA指標比傳統會計指標與企業市場增加值更具相關性。

      Ferguson、Robert等(2005年)運用了案例法探討了 EVA是否能夠提高那些經營狀況不佳公司的盈利能力,研究結果對這一說法表示肯定,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發現使用EVA指標的公司相對于沒有使用的公司能更有效地提高企業價值。

      二、如何把EVA指標與企業的薪酬管理更有效的結合并向底層滲透。

      MilUnoviCh和TSUei (1997)研究了兩人所熟悉的計算機行業,結果發現,EVA和MVA之間的相關性要明顯強于其他我們所熟知的傳統績效指標,同時也驗證了EVA指標應用在績效評價體系中這一舉措在管理和薪酬激勵計劃中的有效性。

      James. Wallace (1998)選取了多家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將EVA指標運用在管理體系中對員工激勵機制的影響,他把樣本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采用了EVA指標的公司,另外一組是采用傳統會計指標,兩組樣本數量相同且規模相近,研究結果表明,釆取了EVA指標與激勵制度融合的公司,其上層管理人員行文從評價中所受到的激勵是保持一致的,從而說明應用了 EVA指標的激勵制度,是有助于管理者實施最大化股東財富利益的決策,這也是為企業能夠長遠發展所必須做的改革措施。

      Stem Stewart公司對EVA應用超過5年的66家客戶企業進行了類似調查,并對每個企業選取了一個規模相似的同行業非EVA企業,對這兩個樣本組(EVA 企業組和非EVA企業組)的比較分析表明,EVA企業在5年內比非EVA企業多創造了49%的股票市場市值。應用EVA但未將之納入薪酬體系的10家企業只比非 EVA 企業多創造了1%的股票市值;而應用EVA激勵計劃的31家企業比非EVA企業股票表現高出84%;剩下25家應用修正后的EVA激勵計劃的企業創造了33%的超額回報。

      國內研究綜述

      二十一世紀初,EVA指標體系理念才被引入中國,而且引進初期并不受重視,再加上國內資本市場的不成熟,EVA的中國化推廣并沒有很順利。直到近些年,國內的一些學者和經濟學家對于EVA的研究才逐漸的多起來。

      2000年,胡繼之、呂一凡的代表性著作《經濟增加位指標在中國證券市場實踐中的應用》開創了我國深入研究EVA的先河,文章系統性分析了 EVA的整套模型,同時并與其它傳統指稱進行細致對比。之后,郭家虎、崔文娟選取酒類上市公司的數據對之研究,計算出各個公司的EVA,進行了EVA指標與公司股價的相關性分析,也得出了EVA與股價具有高度相關性的結論。

      2001年,陳琳、王平心與付文杰在《EVA的計算方法及效用分析》中給出了EVA的具體計算方法,并且也注明了根據不同的行業與企業在計算EVA時需要調整不同的項目。其中,常見的調整項目有:戰略投資、重組費用、研發支出、存貨估值、商譽、無形資產、稅收以及營銷費用等。

      2005年,李小平通過研究,指出傳統的以會計利潤為基礎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指標不能真實反映國有資本經營情況,設計了以EVA為基礎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指標。

      2007年,劉運國、陳國菲將EVA和平衡積分卡(BSC)結合,以此構建企業的價值管理體系。認為通過結合兩種業績評價體系,能夠互補不足,EVA由于自身的可靠性與企業價值相關性在業績評價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BSC又能夠彌補其短期化的缺點。

      2009年,趙志剛教授的著作《EVA業績考核理論與實務》比較系統全面的介紹了EVA的概念框架,更重要的是在新會計準則下如何對原有會計方法進行調整來得出準確的EVA數值。同時,該書還深入探討了如何建立以EVA指標為基礎的績效評價及薪酬激勵體系。

      2015年,郭陽、傅國華以海膠集團為例,再次探討了EVA在上市公司業績評價中的應用。并通過計算結果分析了海膠集團業績起伏的原因,給企業提出了明確的應對策略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建議。

       

      課題研究主要內容、實施方案及創新點:

      主要內容

      探討了EVA的發展歷程、計算方法、EVA在我國企業運用的意義。

      本文包括:引言→相關理論概述→現狀和現實意義分析→實例研究→結果分析→完善EVA評價體系的建議。

       

      實施方案

      1.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本文結合所學的財務管理知識以及查閱的相關文獻,結合我國企業治理的特點及現狀,對內部會計控制系統進行研究。

      2.案例分析。本文運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銀行業EVA運用情況,并提出完善企業EVA評價體系的相關建議。

      3.文獻法。在課題研究中,我查閱了大量資料,充分了解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為之后的案例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點

      本文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有力的闡述了EVA的運用條件與環境。并且通過EVA在銀行業運用的案例,比較了與傳統會計評價體系的優缺點。

      ?